章、左宗棠時,稱他們是一代名流,是說自愧不如,就是說謀略莫及,這從他的奏折和信函中都能看出來。
立人達人的效果如何呢?
有人依據(jù)《辭?!愤M行過統(tǒng)計,自曾國藩組建湘軍開始,湖南占據(jù)半部中國近代史。近代政治人物中,湖南籍占四十四人,居全國之首;其次是浙江,二十二人。現(xiàn)代政治人物中,湖南六十三人;第二位是廣東,四十四人;第三位是四川,四十人。
從曾國藩這里出來的人才,他的妻子歐陽夫人曾開玩笑說:“我丈夫胯下出來的都是將軍?!毕孳娤到y(tǒng)僅幕僚走出來的就有;大學士二人:李鴻章、左宗棠;軍機大臣二人:左宗棠、錢應(yīng)溥;封疆大吏和部院堂官二十三人:丁日昌、劉蓉、劉瑞芬、許振袆、沈葆楨、李興銳、李明墀、李宗羲、李瀚章、何璟、龐際云、陳士杰、陳蘭彬、陳寶箴、惲世臨、倪文蔚、涂宗瀛、錢鼎銘、郭柏蔭、郭嵩燾、梅啟照、黃贊湯、勒方锜;布政使、按察使、鹽運使二十六人;提督、總兵各二人;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學者十三人。最盛的同治初年,其人才占據(jù)半壁江山。八個總督,有五個總督由曾國藩這里走出來;十四個巡撫中,有八個出于湘軍陣營。副省級的職位有五十三位之多,省以下的更無法統(tǒng)計。
曾國藩依靠眾人成就大事的做法,對近百年的風云人物有很大影響。
黃埔軍校剛開辦的時候,作為校長的蔣介石把蔡鍔為滇軍編的一本叫《曾胡治兵語錄》的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蔣介石把這本教材拿來后,感覺不太滿意,就自己親自操刀加了一章,叫做“治心章”。
蔣介石又專門作了一個序,在序言當中,他特別講到,如果單獨把湘軍中每一個領(lǐng)袖人物拿出來,與太平天國那些領(lǐng)袖進行比較,一點兒也不突出,但為什么曾國藩他們最后把太平天國打敗了呢?他認為主要是因為曾國藩的用人理念。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能夠自立,不但自己立得住,也讓別人立得住,不但自己發(fā)達,也讓別人發(fā)達,僅此一點就足以作為我們的老師了。”所以他提倡黃埔軍校的所有人,都要學習這一點。曾國藩特別強調(diào),一個人單獨發(fā)達,就像一棵樹長得很高大但是沒有枝,沒有葉,很多人就不會在你下面,受到你的蔭庇。風吹日曬、陰天下雨的時候,大家也不會在這棵沒有枝干、沒有繁茂樹葉的樹下面,他們會跑到另外的地方去。所以他用人強調(diào)擇將分支,讓他們各展宏圖,不能像母雞似的,一直不把小雞仔放出去。
曾國藩除了用人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視的“三緣”:“地緣”、“血緣”、“業(yè)緣”。
有一個資料統(tǒng)計,曾國藩湘軍的主要將領(lǐng)有182人,其中籍貫可以考證出來的共計156人。在這156人當中,湖南人就有130人,可以說,整個湘軍當中有83%都來自湖南。曾國藩的軍隊之所以叫湘軍,就是因為這些將帥大多是湖南人。特別有意思的是,在所有的將帥當中,來自于曾國藩家鄉(xiāng) 湖南湘鄉(xiāng)的人就有56人,又占到了湖南將領(lǐng)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這表明曾國藩一開始就特別重視地域,也就是說地緣。
“業(yè)緣”就是大家從事的都是這個職業(yè),但在曾國藩這里是指,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和目標,抱著同樣的目的來做這件事情。
還有一條就是“血緣”。曾國藩特別重視親情的關(guān)系,所以在他最初組建湘軍基干隊伍的時候,把郭嵩燾、劉蓉、李元度及更多的人拉到他這里來,做他的幕僚,給他做參謀,后來又結(jié)為親家。這些人中,有不少跟他是兒女親家,如長子曾紀澤續(xù)娶劉蓉女兒為妻,他將女兒嫁給郭嵩燾之子為婦。曾國藩與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是同年,而李鴻章又以“年家子”身份拜曾國藩為師,二人之間是真正的師生關(guān)系,李家三兄弟 李瀚章、李鴻章、李昭慶同時為曾國藩所用。此外,如龐際云、陳士杰、李榕、錢應(yīng)溥等人都是他的門生故吏??梢哉f,他在實際用人中,巧妙地利用并重視傳統(tǒng)社會有深遠影響的“地緣”、“血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