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中國制造的窘境?
一個變革,就像一扇窗口。通過變革的窗口,我們不禁要問:“這能否變成機遇?這一新事物是真正的變革,還只是一時的潮流?”……如果你從一開始便將變革看作是威脅,你就永遠不會有任何創(chuàng)新。
--彼得·德魯克
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創(chuàng)建“有用的”和“可信賴的”組織,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用一些缺乏定義的大寫字母進行組合,以逃避實際的繁重工作上,以及忙于使用技術方法去解決他們也不明白的“質量問題”。
--菲利普·克勞士比
歷史走到今天,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全球居然都不會制造了!于是,巨大的機遇擺在了“中國制造”的面前。好萊塢甚至用風靡全球的災難片《2012》來預示“中國制造拯救地球”的情景,在影片結尾部分,代理指揮官看到如期完工的巨型方舟,驚嘆道:“選擇中國沒錯,交給其他國家不可能完成??!”
是啊,歷史把“質量復興”的重任給了中國。然而,我們自己卻要捫心自問:“面對機遇,我們準備好了嗎?”
答案并不樂觀,因為我們的確還沒有準備好,不是物質上的,主要是精神上和理論上的。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大中型企業(yè),還是從事實踐和研究的個人,我們似乎都一時無法從“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眩暈中清醒過來,更無法找到并適應“做老大”的感覺,基本上是處在被動反應和搖擺不定之中的。這也在一定程度折射出“中國制造”所處的窘境。
“中國制造”的蛻變
············································
奧運與“中國品質”的盛宴
如今,“中國制造”越來越彰顯出其獨有的魔力。2009年的金秋十月,俄羅斯總理普京來到北京,邀請中國幫助他們發(fā)展高速鐵路。十一月,古老而現(xiàn)代的北京城以大雪過后的湛藍天空迎接提出“向中國學習”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及其白宮要員們,他們也誠心地邀請中國幫助美國建設“更堅強的智能電網”。對于這些,稍具歷史感的人都不免會感嘆--這的確是一種象征,歷史正在發(fā)生大逆轉,開始顛倒過來了??!
我們再看幾個“中國制造”的標志性“產品”--神舟飛船、北京奧運、國慶閱兵。世人基本上已經開始對“中國制造”的形象產生逆轉,因為他們在這些產品的背后,感受到了一種民族精神、一種品質的力量。更加奇妙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保證“神七”品質的是“零缺陷”,支撐奧運品質的是“萬無一失”,而保障大閱兵品質的則是“零偏差”,于是,人們一下子開始把關注的眼光聚焦在“零缺陷管理”上了!
在這里,我想談談那一場讓世界嘆為觀止的北京奧運。透過我們辦公室的玻璃窗,時時都可以看到國家體育館--鳥巢,從建設中的到使用中的,姿態(tài)和色彩各不相同。因此,常??梢月牭睫k公室的同仁們發(fā)出那一聲聲或羨慕,或自豪的贊嘆之聲,更使大家平添了一種責任,于是,大家不約而同地說:“每天坐看窗外的鳥巢,不如起來為奧運'中國品質'加油!”于是,這句話就作為提醒出現(xiàn)在學院的網站上。
隨著8888“中國幸運日”拉開了“奧運Party”的大幕,中國送給了世界一個大大的驚喜和震撼--恢宏壯觀的開幕式,讓世界更加深刻而直觀地認識了有著悠久歷史和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一個個不斷被打破繼而重新創(chuàng)造的世界紀錄,讓人們驚嘆于中國北京的神奇魅力與魔力。當看到我們的奧運健兒一次次地站在最高的領獎臺上,聽著國歌一遍遍地奏響,國旗一次次地升起,內心升騰起來的,是無限的自豪與振奮。
世界給了中國“十五天”,而中國獻給世界的卻是“五千年”,讓人們盡情享受著奧運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享受著華夏古國的文明與現(xiàn)代,享受著由“中國制造”的北京奧運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