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金融危機”——中國崛起路上最大的機會(2)

誰在為中國添堵:大國崛起之痛 作者:隋鵬達


 

威廉?弗萊肯施泰因和弗雷德里克?希恩所寫的《格林斯潘的泡沫:美聯儲的無知年代》指責格林斯潘要對網絡泡沫和房地產泡沫負責,在兩位作者看來,美聯儲在過去19年里最關鍵的時候犯下了一系列錯誤:1987年股市崩潰、80年代的儲蓄與貸款協會危機、1998年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危機、2000年科技股泡沫、對千年蟲的盲目恐懼、2007年以來的次貸和信貸危機等。令人吃驚的是,格林斯潘在每一次危機中所犯的錯誤都是一樣的,就是降息的幅度過大,而且維持過低利率的時間太長。 

利率太低,使得金融市場上的流動性過剩。格林斯潘成功地使美國嬰兒潮一代瘋狂地將自己的儲蓄取出來,投向股票市場,以彌補因降息而縮水的收益。他還不斷地為“新經濟”搖旗吶喊,他認為通貨膨脹率被高估,而生產率被低估,因此美國要擔心的不是通貨膨脹,而且股票市場并沒有什么泡沫。調低通貨膨脹的結果是,類似社會保障這樣的與通貨膨脹掛鉤的財政支出項目將被削減,而政客們會把這筆錢挪作他用。至少在格林斯潘對“新經濟”大加贊賞的時候,經濟學家根本找不到生產率提高的證據。后來,學者們才領悟到,從新技術問世到生產率的提高,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適應期。而格林斯潘所津津樂道的生產率奇跡僅僅是一個統(tǒng)計上的幻覺。 

經常被人們提起的“格林斯潘對策”說,資產價格下跌的時候,格林斯潘就會立即出手,但當資產價格上漲的時候,他卻坐視不管。比如,1998年LTCM危機之后,美聯儲在9月份已經降了一次息,而市場也較為穩(wěn)定,但到10月15日,格林斯潘就又匆忙召開臨時會議,再次降低利率。這是美聯儲歷史上最不負責任的舉動之一。當市場形成預期,相信只要市場低迷政府一定會救市之后,投機行為就成了全民娛樂,這直接觸發(fā)了1999年之后網絡股的瘋狂上漲,并最終導致了網絡泡沫的破滅。

是泡沫總會破滅的。當網絡泡沫崩潰之后,格林斯潘故伎重施,仍然希望通過降低利息刺激美國經濟。而且,在降低利息的同時,美國的住房貸款機構不斷放寬房貸標準,尤其是針對收入較低、信用等級較低的客戶,開發(fā)出各種新型貸款,比如可調整利率。這種貸款在最初2~3年利率非常優(yōu)惠,但到2~3年之后就會重新設定利率,大部分借款者到時候其實是很難償還貸款的。這種所謂的創(chuàng)新使得沒有足夠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的貸款人盲目貸款,但這些借款就成了隱蔽的定時炸彈,到期就會爆炸,讓借款人無力還款,陷入困境。

格林斯潘當時對這種非固定利率貸款非常支持,他認為在降息的背景下,這種貸款方式能夠讓貸款人省很多錢。但房地產價格從2006年之后開始下跌,很多貸款買房者才震驚地發(fā)現,其所要償還的貸款,已經遠遠超過了房產的價值。這種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極度浪費導致不得不大肆印制美鈔。長此以往,因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當世界其他國家實在難以供奉美國人的消費方式時,美國的金融危機逐漸演變成了經濟危機接著傳遍了世界其他國家。

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對世界經濟,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經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它削弱美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同樣削弱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索羅斯認為經濟危機是二戰(zhàn)以來60年內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時代的終結。他的觀點可能過于極端了。經濟危機依然難以撼動美國經濟和美元的霸權地位,這是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或集團能夠取代美國的角色。經濟危機同樣會對歐元區(qū)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日本經濟尚未徹底擺脫衰退,金磚四國還不是發(fā)達國家。沒有任何國家有魄力能夠像美國那樣,敢于對全球產品全面開放市場,敢于讓自己的居民長期赤字消費,敢于接受持續(xù)的經濟賬戶逆差。全球經濟格局和全球貨幣體系的更迭注定是緩慢和漸進的。

然而,美國政府應對次貸危機的舉措,與美國致力于在發(fā)展中國家中推行的市場原教旨主義意識形態(tài)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生金融危機后,美國總是建議這些國家不要直接干預資本市場,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穩(wěn)定本幣匯率和物價水平,否則就不能獲得來自國際金融機構的援助。然而當次貸危機爆發(fā)之后,美聯儲連續(xù)向貨幣市場注資、連續(xù)下調基準利率,美國政府也迅速推出了減稅政策。美國在自己國內所做的和在國際社會中所推廣的東西之間是矛盾的。這對美國的國際形象,以及美國在發(fā)展中國家所推行的“華盛頓共識”構成了辛辣的諷刺。可以說,次貸危機對美國的打擊,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遠甚于實體經濟方面。

金融學的相關理論認為,一國受金融危機傳染的程度,往往與一國的經濟實力、市場開放程度、金融體系穩(wěn)健程度、匯率制度靈活性等因素有著緊密的聯系。就中國經濟而言,這次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隨著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和加深,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通過貿易、金融、預期和產業(yè)聯動等多種傳染機制影響我國,對經濟增長、三大需求、工業(yè)生產、行業(yè)和企業(yè)效益等方面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并不斷加重??梢哉f,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遭受的最嚴重的外部經濟沖擊。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充裕的居民儲蓄、巨大的內需市場、相對獨立的金融體系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等有利因素,這次金融危機不僅未改變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還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這位過去被視為美國乃至全球市場“定海神針”的財神爺,今天也跌落凡間,要面對質問。82歲的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否認美國金融危機緣于他的政策失誤,但坦承危機的發(fā)生證明他某些經濟觀念有誤。他破天荒地承認缺乏監(jiān)管的自由市場存在缺陷。

格林斯潘在聽證會上辯解說:我們不能期望完美,尤其是那些需要預測的領域。美聯儲對于經濟運行規(guī)律的預期本身就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如果我們的預測有60%準確,那意味著我們還有40%的概率犯錯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