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識之城(2)

建筑,思維的符號:邂逅20世紀的不朽建筑 作者:(韓)承孝相


在1988年首爾奧運會之時,首爾舉行了由法國政府主辦的法國建筑展。為了宣傳幾位代表法國的建筑師和他們的作品,法國政府籌辦了展覽會,而且此后也間歇性地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建筑。他們非常清楚建筑是多么重要的文化商品,同時也很清楚建筑就是象征國家的宣傳品。

我們對于1996年去世的弗朗索瓦·密特朗總統(tǒng)的記憶是非常特別的。在密特朗的晚年,其私生女兒這一消息被公開,但這一事件被升華為美麗的愛情故事;在他病患的最后時期,全世界向他投注了憐憫之情。這是對充滿感性的前總統(tǒng)高尚人生的敬意。

曾是巴黎文學(xué)青年的他在力克右派勢力當(dāng)選為法國總統(tǒng)之后,開始了劃時代的“大建設(shè)計劃”(Grand Project),從此巴黎如同為了證明其文化優(yōu)越性,開始通過大型建設(shè)項目,進行了壯觀的文化改造工作。在拉德芳斯建造了新凱旋門,延伸了巴黎的中心軸線;在盧浮宮的中央庭院建造了玻璃金字塔,完成了當(dāng)時認為不破壞盧浮宮就不可能做到的博物館擴建;將拉維萊特(La Villette)小市場變成了公園,并實現(xiàn)了新的建筑理念;此外還有巴士底劇院等在現(xiàn)代建筑史上如同紀念碑般發(fā)出燦爛光輝的建筑。這些大作雖然依靠建筑師們的驚人能量,但如果沒有對文化具有堅定信念的密特朗總統(tǒng),也是不可能的事。巴黎因此既展示了最尖端的建筑,調(diào)整了世界建筑的方向,同時也維持了作為世界文化中心的自豪感。

作為大建設(shè)計劃中的一環(huán),我認為法國國家圖書館是性格最鮮明的“密特朗式建筑”。這個被巴黎人稱作密特朗圖書館的國家圖書館,是通過1989年的國際設(shè)計競賽建立的。

此次競賽是由1971年在蓬皮杜中心國際競賽中以34歲彗星般登場的年輕的皮亞諾坐鎮(zhèn),負責(zé)評審。已經(jīng)成為世界建筑界巨匠的皮亞諾為首的評審委員會最終選擇了兩個方案交給了密特朗總統(tǒng)。這兩個方案不是近似而是根本上不同的方案。一個方案具有極其簡潔的外觀,而另一個方案具有強烈表現(xiàn)式的外形,也可以說是位于兩個極端相反立場的建筑。

密特朗總統(tǒng)選擇了簡潔外觀的設(shè)計方案,這表明他是具有多么豐富感性的人。同時法國迎來了年僅36歲的叫做多米尼克·佩羅(Dominique Perrault)的建筑師,作為他們的國民英雄。

多米尼克·佩羅,他在當(dāng)選圖書館競賽第一名之前,曾在巴黎郊外的電子工科大學(xué)設(shè)計了一個小旅館,初步顯示了他的才能。他的擁有三四名職員的小型事務(wù)所,當(dāng)時也沒有什么名氣。可當(dāng)他成為法國知識寶庫的國家圖書館的建筑師,公開他的方案的時候,整個法國震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