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0日,中國設計師馬可的作品"無用之土地"在巴黎高級時裝周發(fā)布。以米白、黃褐、墨灰和湛藍為主色調(diào),以回收材質(zhì)和棉麻絲毛為原料,呈現(xiàn)接近自然的質(zhì)樸狀態(tài),模特在發(fā)布上還表演了貴州的紡線術、蒙古族的漂染術,實驗意味濃厚。此前這個系列已經(jīng)選"國際年度設計大獎"候選人名單,并于2月到4月在倫敦設計博物館進行作品展示并角逐"國際設計大獎",她是唯一入選的中國服裝設計師。事后,馬可寫了篇文章闡述創(chuàng)作理念:"我追求的精神價值和目前的流行時尚完全相反,事實上,恰好是人類歷史所經(jīng)歷的那些質(zhì)樸時代深深吸引著我,那時的人們懷著對大自然深深的敬畏和對事物最初始的認識,過著一種最為本質(zhì)的簡樸生活。那些來源生活而非出于名家大師的質(zhì)樸之作具有強烈的時間穿透力,橫跨了千百年,撞擊著現(xiàn)在的心靈。這就是我的追求,讓服裝回到它原本的樸素魅力中,讓人們過分刺激的感官恢復到對細枝末節(jié)的敏感。今天的時代中,真正的時尚不再是潮流推動的空洞漂亮的包裝,而應該是回歸平凡中再見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華不在其價格,而應在其代表的精神。"
唐娜?托馬斯也仰慕中國文化,她說:"中國雖有'世界工廠'的名聲,卻可以效仿日本,從廉價勞動力提供方和產(chǎn)品制造國做起,以具有東方特色的、高品質(zhì)的工藝征服世界。"言外之意,"中國設計"雖然在世界舞臺上起步晚,一旦流傳便有新鮮的魅力和卓越的個性。從夏姿?陳,上海灘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設計主題走進國際視野后,1960年代的"中國元素"也其樸素與經(jīng)典再度引發(fā)關注,只不過它的起源是小眾而隱秘的,由一群無所忌憚的年輕人引領。
老金就是一個。清晨六點,他就在北京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一個"鬼市"里溜達。市場全名叫"中商和眾舊貨綜合交易市場",因為整修,攤販就在工地邊上的瓦礫堆里擺攤。塑料布鋪在地上,物件五花八門。站起身回頭望過去,能看見城里的高樓大廈,不遠處是等待拆遷的鄉(xiāng)村,這集市有一種"暫時性",歲月泛起許多零碎的物什,它們被淘汰、被拋棄,又被匯集到地攤上。流連于此的有各色人等,他們把這里叫作"勞動人民大市場"。老金頗有斬獲:兩臺老式手搖電話機、一臺帶顯示屏的舊監(jiān)視器、一沓牡丹花塑料皮筆記本、一臺"煙臺永康鐘業(yè)無限公司"出產(chǎn)的老式座鐘,統(tǒng)共不到一千元,他試圖把這些東西全部塞進肩上的大包里,包很快就被撐得變了形。這只包的名字叫"PaulSmithmini",上面印著一輛花MINICOOPER,源于1998年英國設計師PaulSmith的藝術作品"ARTCAR":把老款MINICOOPER涂上二十四色八十三根彩條,汽車僅在英國和日本有售,印著汽車照片的大包在全球售賣,價錢過了萬元。但在老金看來,包里包外都差不多。"PaulSmithmini"擷取了老派英式工業(yè)的典范MINICOOPER,他所淘的舊物件又都是中國當代設計的精華,它們蘊涵著一脈相承的純粹審美和恒久魅力,流露出回歸本原的趣味和質(zhì)樸光澤。所不同的,MINICOOPER和PaulSmith都已經(jīng)納入了時尚流轉;而另一些是躺在"勞動人民大市場"里的"破爛",只有一些古怪的年輕人跑到這里,發(fā)掘它們身上的歷史特色和"中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