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解天之文,則時變可 知也;解人之文,則化成可為也?!睂Α叭宋摹钡年P注和反思,無論中外和古今,是人 類文明史上“永恒”的話題。然而20世紀以來,人類往往因掌握了引領時代發(fā)展 的科學技術而沾沾自喜,物質生活日趨豐富的同時,精神活動空間卻日趨褊狹。 反映在學科教育上,即教育趨向職業(yè)化、工具化,無法傳遞人文關懷、人性之美。 耶魯大學教授安東尼·科隆曼(AnthonyT.Kronman)認為,人文教育的本質就 是通過閱讀偉大的文學和哲學作品而去“探究生命的意義”。今天,我們重提人 文學科,再次發(fā)掘人文學科的魅力和價值,目的也就在于為久浸于科技文明喧囂 的讀者,營造一方“解人文,思自我,通古今,知天下”的精神家園。
當今的人文學科,超出了傳統(tǒng)意義上文史哲的范疇,涵蓋了藝術學、教育學、 語言學、社會學、考古學等各個專業(yè)。學者對人文學科旨趣、致思方向和思維方 式的探討,使得人文科學的知識體系更加宏大,研究對象愈發(fā)復雜,研究方法日 趨多樣。近年來人文科學的發(fā)展,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方便讀者便 捷、有效地了解古今中外杰出的研究成果,我們遴選了20世紀以來人文研究領 域中兼具學術性和普及性的經典著作,匯集為“格致人文讀本”,其內容涵蓋了人 文及社會科學理論的探討和各領域的具體研究,且每一種都有相對獨立的研究范圍和專業(yè)性,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專業(yè)教科書,兼具可讀性和學術性。
“心理東西本自同,文明新舊總相宜?!蔽覀兿M赃@套叢書的出版為契機,為廣大高等院校師生和愛好中西文化的社會大眾,提供開拓視野的路徑、思考與 批判的平臺、點染啟迪心靈的氣韻,進而在整個社會,尤其在高校中培育深厚的 人文精神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