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陸軍方面沒有一絲動靜,但英軍逼近大陸軍陣地前約40步的地方,民兵們就瞄準英國士兵的腰部開火。英軍身穿紅色軍服,被稱為紅蝦兵,極易成為射擊的目標,所以大陸軍幾乎彈無虛發(fā)。英軍遭到重大傷亡,很快潰至山下。
過了不久,他們又組織了第二次進攻,還是采用老辦法。
這一次大陸軍在英軍行至20步時才開始射擊,彈雨飛至,英軍第二次進攻又告失敗。在英軍組織第三次進攻時,美軍彈藥告盡,只好四散逃逸,英軍總算取得了“最后勝利”。
此次戰(zhàn)役,英軍損失了1054人,美軍只損失了441人。雙方都宣稱自己是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者。但蓋奇在向倫敦陸軍大臣的報告中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得不償失的勝利。美軍卻從中得出兩條重要的經(jīng)驗:要戰(zhàn)勝英國的正規(guī)軍,一是必須有得力的指揮,二是士兵要訓練有素。
華盛頓在費城看到般克山之役的作戰(zhàn)報道,也已清楚地看到上述兩點經(jīng)驗。他決定不等會議開完,便于6月20日從費城出發(fā),前往坎布里奇就任總司令。
薩拉托加大捷
1775年~1778年為北美獨立戰(zhàn)爭的第一階段,主戰(zhàn)場在北部。英軍憑借著兵力和裝備上的優(yōu)勢,向殖民地軍隊發(fā)起進攻。戰(zhàn)爭開始后,英軍企圖迅速撲滅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總戰(zhàn)略是: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向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反英最堅決的新英格蘭諸殖民地,然后將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
大陸軍因力量薄弱,除戰(zhàn)爭初期曾遠征加拿大外,基本上處于守勢,采取待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動進攻,并圍困波士頓。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頓外圍般克山戰(zhàn)斗中首戰(zhàn)告捷,殲滅英軍1000多人。
1776年3月,威廉?豪指揮的英軍被迫從波士頓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威廉率英軍3.2萬人,在海軍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率1.9萬人與英軍打陣地戰(zhàn),結(jié)果損失慘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澤西,英軍占領(lǐng)紐約。1776年圣誕節(jié)前夕和1777年新年之夜,華盛頓利用英軍疏于戒備之機,奇襲特倫頓和普林斯頓得手,俘敵近千人,大陸軍士氣大振。1777年夏,約翰?伯戈因率7000英軍從加拿大南下,企圖與威廉會師。但威廉未按計劃北上,反而率軍1.8萬南下,于9月奪取了大陸會議的所在地費城。伯戈因孤軍深入,行至薩拉托加時,遭到1.2萬大陸軍和游擊隊的圍攻。伯戈因的英軍遠離后勤供應基地,沿途又遭到民兵狙擊,傷亡慘重,從薩拉托加附近撤退時,孤立無援,5000英軍被迫于10月17日向大陸軍投降。
薩拉托加大捷讓英國議會和內(nèi)閣開始認識到英國存在戰(zhàn)敗的可能,因而出現(xiàn)了議和的呼聲。而這時法國的參戰(zhàn)無疑給了參加獨立戰(zhàn)爭的大陸軍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早在1775年,大陸會議就曾派使者到法國巴黎,聯(lián)絡感情,爭取支持,并試圖籌借款項和軍火、訂立軍事聯(lián)盟。而當時的法國,雖然同情和關(guān)注北美革命,甚至詛咒英國人接連吃敗仗,但并不愿意在沒有勝利把握之前,就直接參與到戰(zhàn)爭當中去。因此,在最初階段總是小心翼翼的,只是通過私下的中間人偷偷地運軍火給大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