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我萬分遺憾的時候,忽然收到鄧正來先生的電子郵件,他簡簡單單問道:“你們編的國民性的書出版了嗎?”我馬上意識到這套書的命運很可能有了轉(zhuǎn)機。我說,還沒最后落實,您那里是否有方便法門?鄧先生說,他的學術(shù)機構(gòu)(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可以支持這套書的出版,可以納入他主編的學術(shù)叢書,一起推出。我心里不斷暗念: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鄧先生無疑是從我的博客上知悉我這套書的,因為我曾經(jīng)在博客上發(fā)表過啟事??磥聿┛驮趥鞑バ畔⑸线€頗為有用。在鄧先生的安排下,這套書跟復旦大學出版社結(jié)緣。
感謝最早引誘我編選《“國民性批判”的起源與反思》的朋友,沒有他的反復敦促,就沒有這套書的編選和寫作。他成為這套書從無到有的第一誘因。
感謝其他幾位朋友一開始對我的支持,更感謝他們最后同意我將書稿撤回來集中交給鄧正來先生出版。
感謝復旦大學出版社陳軍先生,他為編輯、整理拙作所表現(xiàn)出的辛勞、細心、學術(shù)眼光和負責精神,讓我肅然起敬。
當然,尤其要感謝鄧正來先生為這套書集中出版所提供的各方面的支持。沒有他的幫助,這幾本書雖然血緣相親卻只能各奔東西。另外,在我所出版的所有著作中,這套書是我操心最少的,因為各種事務都是鄧先生和他的學術(shù)機構(gòu)為我處理的。
最后還想補充一句,與這套圖書有血緣關(guān)系的,還有今年元旦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站起來》。在《中國的疼痛》書稿中,有六萬字寫得特別通俗,編在一起不合體例,我就按照那種筆調(diào)續(xù)寫了十幾萬字,形成了《中國站起來》。所以,我關(guān)于國民性批判問題所編寫的圖書,實際上不止四本而是五本。
2010年3月29日北京北小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