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知道他逝世是什么時候?因為以前不知道伯伯的病情,應(yīng)該是沒有絲毫準備的。聽說您當時正在上海出差,您愛人給上海的親戚拍電報,說家有要事,請速回京。但是親戚看了這個電報,想第二天再告訴您,晚上就沒有和您說。您第二天在廣播里才聽見,當時您聽到這個消息時是什么感受?
周秉德:幾乎就是當場要暈倒了!
那天是1月8號。我1月4號去上海出差,臨走前我還往西花廳打電話,沒有人接。我想我四五天就回來了,沒有想到1月9號清晨聽到廣播,在上海和平飯店那我轟一下子就快倒下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有這樣一個事實……
當時出差的幾個人說怎么辦呢,我說馬上想辦法給我買當天的飛機票,然后他們就陪我上街上去買黑布、黑紗,就戴了黑紗,當天就趕回北京。
其實8號中午我伯母就讓秘書第一個告訴了我愛人沈人驊,讓我愛人趕緊告訴我和在京親屬。其他不在北京工作的就不讓他們來參加葬禮。伯母特地囑咐秘書,給外地拍電報:見報請勿回京。也就是說見到伯父去世的消息,不要到北京來,要堅守崗位,不要影響工作。
回到北京,我到西花廳去看我伯母。見了面我抱著伯母就哭,但是她老人家真是堅強,沒有眼淚,她說:“秉德啊,要堅強啊,不能哭啊!”再三地勸我不要哭……
1月10號,我們一起到北京醫(yī)院后邊的一個小太平間里去參加告別儀式,那時弟弟妹妹和有些親戚都來了。在條件很簡陋的一個小院子里,一個小的告別室,我打頭,弟弟妹妹,還有哥哥嫂嫂,跟我伯父做最后的告別。那天很冷,我當時就是沒有穿大衣,戴著圍巾、手套,可來到伯伯躺在那里的房門外,我突然感到戴手套、圍巾是對伯伯不恭,我就把手套什么的都脫下來,馬上往地下一扔,才走進去。見到伯伯以后,我就特別特別難過!他的面龐削瘦極了……
我真后悔為什么沒有多看伯伯幾次,后悔??!
記者:我還記得送總理的骨灰到八寶山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我相信那是每一個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都銘刻在心的一幕,許多老百姓,站在寒風里,在那里哭送,那么莊嚴,那么肅穆,真是悲淚成河。當時您一直在嗎?
周秉德:那時我坐在車里,跟著隊伍一塊去八寶山。路上,我們看到兩邊那么多的老百姓都在悲痛地哭送他,目送他,往西走……那種情形每個人都在悲痛,在流淚,那幾乎是個悲痛眼淚的海洋,我的眼淚也就更加洶涌……
記者: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的時候,周總理就表達過他對后事處理的觀點,死后不留骨灰,把骨灰撒在祖國的大江大河。當年恩格斯去世后,骨灰是撒在大海里的,而總理要把骨灰撒在祖國的大地上和江河里,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這樣做的人。您參加撒骨灰儀式了嗎?
周秉德:沒有。1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開了追悼會以后,七媽在臺灣廳召集親屬、工作人員和醫(yī)護人員共同開會,七媽對我們講話,特別是對于喪葬儀式的改革,講我國幾千年都實行土葬,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號召實行火葬,這是一場喪葬革命;現(xiàn)伯伯主張火葬不保留骨灰,這又是一場殯葬革命,你們要支持伯伯這個主張!就說要撒掉骨灰。另外因為兩位老人家一直說他們是黨的人,他們的一切行為,他們的葬禮都要由黨支部來執(zhí)行。西花廳的工作人員是一個黨支部,所以他的事情都交給黨支部去做。15日至次日凌晨,伯伯的骨灰由西花廳黨支部工作人員羅青長、張樹迎、高振普,還有中組部一位領(lǐng)導(dǎo),4個人一起坐軍用飛機,將伯伯的骨灰撒在北京、天津和山東北部黃河入??诘忍?。
伯伯的骨灰沒有保留,我覺得也只有他會這么做。他生前沒有自己,死后也無須保留自己。他的身體雖然什么也沒有留下,但他的名字,他的形象,他的品格,他的精神,卻又裝滿了億萬人民的心田,在以后的日子,隨著歲月漸漸越走越遠,我越來越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歲月如河,在伯伯逝世后幾年里,先后有4位親人離開了周秉德,這些親人是她的七媽、公公、婆婆,還有和她共同走過幾十年的丈夫。受伯伯的影響,秉德把他們的骨灰撒向海河,讓親人們來去無牽掛地漂向大海。
如今最讓周秉德開心的是她的兩個孿生的小孫子嘀嘀和嘟嘟,跟他們在一起,周秉德面帶慈祥的笑容,開心地玩鬧,或許她也會將自己兒時的故事講給兒孫們聽……那時,她的思緒又會飛回當年的西花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