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北方陣營(7)

大明帝國戰(zhàn)爭史 作者:李湖光


左掖的南軍隱蔽在一層層疊放著的盾牌后面,竭力抵抗著燕軍步兵。

燕軍步兵早有準備,亮出預先制造的長達六七尺的木柄長矛,用力刺穿南軍的盾牌,同時利用長矛頂端那些橫貫的鉤狀鐵釘,將盾牌倒鉤著往回拉扯。就這樣,硬是從層層疊放著盾牌的陣線當中拉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缺口。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燕軍紛紛彎弓向這些缺口射箭,很多南軍士兵在利箭的威脅之下驚惶失措,棄盾而逃。這些逃兵一窩蜂地往回跑,到處亂竄,嚴重干擾了陣內(nèi)掌控火器的射手,使射手們在倉促之間手忙腳亂,難以發(fā)射。

燕軍騎兵爭先恐后地往缺口一涌而入,左沖右突,努力擴大突破口,并從南軍的左掖直搗陣營的中堅。

燕軍部隊在南軍側(cè)后發(fā)動如此猛烈的攻擊,致使整個南軍陣營動搖起來,開始倒退。

再說燕軍的另一路軍隊,按照既定的作戰(zhàn)計劃,在距離戰(zhàn)場六七里的地方等待著戰(zhàn)機。終于,主將譚淵望見前路煙塵滾動,大批南軍將士絡繹不絕地接踵而至,他迫不及待地出兵攔阻,雙方鬧哄哄地混戰(zhàn)在一起,就像洶涌而至的洪水撞擊著堤岸一般。

南軍想殺出條血路,拼命作戰(zhàn)。燕軍主將譚淵不幸死于亂軍之中,但是,朱能、張輔等將領還在,他們繼續(xù)指揮中軍向前挺進。終于與橫貫南軍陣營的朱棣部隊會師。盡管兩路燕軍按照既定計劃完成了夾擊任務,殺傷南軍甚眾,卻未能殲滅南軍主力。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雙方各自收兵回營。

第二天,朱棣與諸將總結(jié)戰(zhàn)斗的得失,認為未能殲滅南軍主力的原因是中軍主將譚淵指揮不當,攔路迎戰(zhàn)過早,導致南軍無路可退,不得不決一死戰(zhàn)。并認為正確的做法是讓開大路,等南軍主力通過之后再尾隨追擊,利用追擊的機會大量消滅敵人,戰(zhàn)果會更漂亮一些。

不過,燕軍沒有獲勝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當時戰(zhàn)場上沒有刮起大風,他們不能順風破敵。但是此后不久夾河、滹沱河一帶終于吹起了東北風,南軍的末日也就到了。

2月23日,燕軍與南軍各自布陣待戰(zhàn)。燕軍在東北方向,南軍在西南方向,戰(zhàn)斗從早晨一直打到下午,雙方將士分分合合,互有勝負。忽然間括起了猛烈的東北風,塵埃飛揚,漫天敝日,咫尺之間難辨敵我。逆風的南軍特別不利,很多將士被沙礫擊中面部,不得不睬起了眼睛,火器的威力也減半,甚至使用不了。

燕軍順風大呼出擊,兵分兩路,各自橫掃南軍的左右兩翼,斬首10余萬。南軍大敗,盡棄軍械輜重而四散,墜入滹沱河里溺死者不計其數(shù),盛庸單騎逃回德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