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機智果敢,可謂能矣(2)

袁來如此:袁世凱與晚清三十年 作者:湯伏祥


1884年10月,金玉均、樸永孝等人與日本駐朝公使竹添串通好,決定利用慶祝朝鮮郵政總局新廈落成的晚宴舉事。隨后,政變集團挾持國王到景佑宮,同時迫使國王召請日使進宮保衛(wèi)。日本公使率日軍一百余人支持開化派,沖入朝鮮王宮,捕殺事大派閔泳翊、閔臺鎬、趙寧夏等大臣。國王被挾,事大派大臣被殺,政府全由開化派主導,并公布了親日的政府名單。袁世凱知道后,非常著急,深知這將關系中朝屬藩關系,關系中國在朝的根本利益,遂連續(xù)幾日與吳兆有、張光前商量對策。在國王生死不明、政變已經大體明了的情況下,袁世凱慷慨激昂,主張應該舉清兵入宮,營救出國王。而吳兆有、張光前顯然怕擔當責任,以沒有北洋的命令,決不能擅自行動為由,不同意出兵。無奈,袁世凱一面做舉兵的準備,一面致函旅順的保齡,托他稟請“即派兵輪來東”,接著又上書李鴻章,請求派兵支援,以防不測。隨后,袁世凱再次強調事態(tài)危急,不能再等,主張應先出兵營救國王,而后電告北洋說明原委。吳兆有、張光前顯然還是拿不定主意,袁世凱遂云:“駐防的對外交涉,是我的專責,如果因為肇釁獲罪,由我袁某一人承當,決不累及二位?!庇谑窃绖P自擔最危險的進攻敦化門任務。袁世凱為了能順利進攻敦化門,先設法與守護王宮的朝鮮左右兩營取得聯系。這兩營人馬多是袁世凱當年訓練的,雖然政變發(fā)生后,這兩營的主帥被殺,換了開化黨的人指揮,但袁世凱找來左營的金鐘呂、右營的申泰熙,曉以利弊,做通他們的工作,請他們給予支援。

進攻敦化門當日,袁世凱致書日本公使竹添,謂:“敝軍與貴部駐此,同系保護國王。日昨朝鮮內亂,殺害大臣八九人?,F在城內外軍民不服,舉有入宮環(huán)攻貴部之說。弟等既恐國王復驚,又恐貴部受困,用敢率隊進宮,一以保護國王,一以援護貴部,別無他意,務請放心?!痹绖P發(fā)函后,不見竹添答復,遂于當日下午,斷然發(fā)動攻擊。袁世凱自率一隊進向敦化門,吳兆有率隊由宣仁門向昌德宮進軍,張光前所部為預備隊,在后策應。當年日本記者佐藤鐵治郎在記錄這一歷史事件時,多有氣憤,稱:甲申之變,韓京大亂,韓王恐怖,照會我竹添公使保護。袁世凱聞變,遂率兵往襲王宮,以我公使在宮中,乃致書我公使。“書甫入,我公使未暇拆閱而袁軍已先鳴槍。時韓兵守宮門,我兵駐內院,清兵入門,先擊斃韓兵數十人,繼與我軍相接。清眾我寡,勢不敵。我公使勢甚危?!痹绖P的果敢、勇于擔當,給日軍以重大打擊,竹添知道大勢已去,逃出王宮,回到公館,翌日,該館受到朝鮮人民的襲擊,竹添見勢不妙,最后逃往仁川。袁世凱帶兵入宮的目的,原在保護國王,但入宮后,并未發(fā)現李熙的下落,辦事急躁的袁世凱有另立國王的建議,但遭吳兆有駁斥。袁世凱也自覺不妥,沒有堅持。隨后,有人來報,國王在關帝廟。吳兆有、袁世凱立即帶兵到關帝廟營救出國王。李熙先入吳營,下詔重組政府,隨后移駐袁營,再后袁世凱等護送李熙重回王宮,甲申政變結束?!霸诖舜巫儊y中,從出兵的決定,到軍事的部署與攻擊行動,甚至事后局勢的收拾(把持韓政,操縱與日方交涉等),實際上全系袁一人獨斷專行。統帶吳兆有、總兵張光前雖也聯銜參與其事,然與陳樹棠同樣只不過具名而已,可說一切都出之于袁?!?

甲申之變,是中日士兵在朝鮮的第一次正面交火。袁世凱深知,中日交兵,必然牽涉外交問題,遂安排朝鮮國王在營內引見各國公使,說明事亂原委,并請共同調處。后又請陳樹棠與各國公使晤商調處,但調處效果甚微,竹添態(tài)度尤為強硬。后竹添返日稟告,對事件添油加醋,日本軍部之內的薩摩派系主張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而井上公使力排眾議,主張與中國進行談判,但中日摩擦已日益加深。而袁世凱在這次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果敢受到了朝鮮王室的尊重,也受到朝鮮百姓的擁戴,更給一直試圖侵害我在朝利益的日本以警示和打擊。此后,日本也格外擔心起袁世凱來?!霸绖P當日之謀,實有令人可驚可畏者,使清政府與李鴻章能明斷敏速,出師圖韓,一躍而登,真令我日軍無從措手?!饨唬\有剽悍之手腕哉?!?

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他必須在某些關鍵的時候展示出杰出的才干,然后加上領導賞識。袁世凱的這次果決行動,不僅讓日本畏懼三分,也使他自己獲得了李鴻章的賞識。時年25歲的袁世凱,“竟能號召中國駐防各營,并策動朝鮮左右兩營勤王,在軍事上,甚至外交上作詳盡周密的部署,發(fā)號施令,統馭中韓聯軍,擊潰日軍,摧毀政變集團的勢力,拯救韓王,恢復李熙政權,同時維持漢城的治安,實為難能可貴”。所以日本派伊藤博文到北京與李鴻章會談,要求李鴻章懲辦袁世凱時,李鴻章卻多加袒護,并稱贊袁世凱乃軍政奇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