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涅”我知道,“”是……
梁:“涅”它是三點水。佛家都是講涅的,“”字上頭一個“般”字,一般的般,底下一個“木”。涅寂靜,“寂”就是寶蓋頭,一個“叔”,這個字念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寂靜”,這個是小乘。小乘具備這三點,才是佛法,缺一樣不是佛法。
大乘佛法、大乘佛教是在小乘的基礎上,基礎就是剛才說的那三句話,在小乘的基礎上來一個大翻案。小乘是羅漢道,大乘是菩薩道。大乘道是在小乘道的基礎上來個大翻案,就是它不出世,它的話是這么兩句話,叫做“不舍眾生,不住涅”。“不舍眾生,不住涅”,它要怎樣呢?它要回到世間來,它不舍開眾生。小乘好像是躲避開生死的麻煩,大乘呢,它也已經(jīng)超出生死了,可以到了不生不滅,但是呢,引用一句儒家的話,“獨善其身”,菩薩跟羅漢不同,羅漢好像自己解決了問題,求得清靜,菩薩是不舍眾生,他要回到世間來,他已經(jīng)具備了不生不死的那個可能了,但是,它還要回到世間來,為什么?因為它不舍眾生。我們今天的談話,就暫且說到這里。
艾:好的,好的,謝謝您??刹豢梢詥栆粋€問題,我從書面資料研究出來的一個結論,就是說看您的著作,我覺得您自己是把佛教的菩薩的觀念跟儒家的圣人的觀念,好像是當作,不能說是在基本上,或者在一些方面,是一樣的,好像是一個角色??赡芪抑v的不通,我的中文程度不夠,不過您知道我的意思,就是圣人和菩薩可以說有類似的地方,而我當年研究您的作品的時候,我就覺得,您自己也是這樣做,菩薩也是這樣做,做圣人。我這句話您覺得怎么樣?
梁:是,確實差不多。它是這個樣子,只一方面說,儒家他站在人的立場,儒家說的話,說來說去,不離開人,它從來不離開人,連鬼神他都不大談。不是那個子路嘛,問孔子生死問題,他就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死后的事情,鬼神的事情……
(1980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