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你的目標或愿景在你之內——在心智和感覺的層面,已經是實相了。熱誠是能夠轉化心智藍圖進入物質向度的力量。這是對心智有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所以在其中不需要有欲求。你無法顯化出你想要的,你只能顯化出你所擁有的。經由辛苦工作和壓力,你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但這不是新世界的法則。耶穌教導我們,如何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心智以及有意識地去顯化形相。他說,“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么,只要信,就已經得到了。”
頻率的持有者(the frequency-holders)
外顯進入形相的過程,在每個人的身上,表達的強烈程度有所不同。有些人覺得有強烈的沖動想要建造、創(chuàng)造、參與,達成某些使命,或是對這個世界造成影響。如果他們是處在無意識狀態(tài)的話,他們的小我當然就會掌控大局,進而將外顯循環(huán)中的能量為它所用。然而,這樣會大量減少他們所能接受到的創(chuàng)造性能量,所以他們逐漸地需要仰賴“努力”來得償所愿。如果能夠處在有意識的狀態(tài)中,而外顯過程在他們身上又相當強烈的話,這些人就會變得極度有創(chuàng)造力。其他的人,隨著長大成人而自然擴展到一個階段之后,會過著外在看起來毫不起眼,似乎較為被動,而且相對來說比較平淡的生活。
他們天生就較為內向,在他們身上,進入形相的外顯過程毫不顯著。他們比較喜歡回家,不喜歡外出。對于改變世界或積極參與這個世界的活動也興趣缺缺。如果要說有什么野心的話,最多不過是找些事情來做好讓他們有一定的自由度。他們中間有些人覺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有些人比較幸運,可以找到一個避風的港灣,讓他們過著相對來說是被保護、隔離的生活,而且還會有固定收入或是自己做點小生意。有些人可能還會向往到靈修社區(qū)或是修道院生活。其他人可能被放逐到社會的邊緣,而這個社會和他們之間本來就沒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些人求助于毒品,因為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太痛苦。其他人最終轉化成了療愈者或是靈性老師,也就是說,本體的老師。
在過去的年代,這些人可能會被稱為“愛沉思冥想的人”??雌饋恚谖覀兊默F代文明中,并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然而在新世界的揚升中,他們的角色就和那些創(chuàng)造者、作為者(doers)和改革者一樣重要。他們的功能是穩(wěn)住新意識在地球上的頻率。我稱他們?yōu)椤邦l率的持有者”,經由每日生活的例行活動,經由與他人的互動,同時經由他們的“存在”(just being),這些人能夠幫助產生新的意識。
以這種方式,他們把極為深奧的意義賦予看起來毫不重要的事。他們的工作就是,不管做什么,都保持絕對的臨在,因而把空無和寧靜帶入這個世界之中。他們做任何事都有意識臨在,所以即使在最簡單的事物中,都可以看到品質。他們的目的就是以神圣的態(tài)度去做每一件事情。由于每個人都是人類集體意識的一部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影響,遠超過他們表面生活所表現出來的。
新世界不是烏托邦
新世界的概念只不過是另一個烏托邦的愿景嗎?當然不是。所有烏托邦的愿景都有一個共同點:心智對一個未來時間點的投射,當那個時間點來臨時,一切都會變得很美好,我們將會被拯救,我們的問題會終結,只有平安和諧存在。這種烏托邦式的愿景已經有很多了。有些在失望中結束,有些以慘劇收場。
在所有烏托邦愿景的核心,都有一個舊意識、主要結構上的功能失調:期望在未來得到救贖。未來實際是在你的心智中,以一個念相的方式存在的,所以當你期望在未來得到救贖,你就是無意識地在心智中尋求救贖。你又被形式困住了,那就是小我。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圣經》預言者這樣寫道。一個新世界的基礎是新天堂——覺醒的意識。這個世界——外在的實相——只是新天堂外在的反映。新天堂揚升的同時,也隱含了新世界的揚升,而這兩者都不是讓我們可以得到解脫的未來事件。我們無法在未來得到解脫,因為可以解脫我們的只有當下時刻。那份領悟就是覺醒。覺醒如果被視為是一個未來事件,就毫無意義,因為它就是對當下臨在的領悟。所以新天堂,就是覺醒的意識,不是一個在未來可以達到的狀態(tài)。一個新天堂和新世界此刻正在你之內揚升,而如果此刻它們沒有揚升的話,它們不過就是你頭腦里的一個思想,因此完全沒有升起。耶穌是怎么告訴他的門徒的?“天國就在你們中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