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生存的掙扎

懂得生命 作者:麥基卓


從舒適與不虞饑寒的理想環(huán)境--子宮--呱呱落地時,初生嬰兒一定經歷了相當大的沖擊!在溫度的極端變化、光線和聲音的刺激、喂食的不確定性以及一系列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中,小嬰兒身處的環(huán)境從安全的子宮轉變?yōu)槌錆M敵意的環(huán)境。原本舒適的平衡狀態(tài)遭到威脅(或者可以解釋成對生存的威脅),嬰兒感覺到痛苦或不舒服;除非需求得到滿足或是痛苦的來源有了改善,嬰兒才會覺得愉悅。當嬰兒預期自己的需要會得到滿足時,會因為這份確定感而產生舒適感;嬰兒開始渴望這種安全感,同時也竭力避免引發(fā)不安全感的經驗。這些基本的生存需求,導致每個獨特的人因應發(fā)展出各種不同的行為模式。

隨著嬰兒的成長,后來的行為模式反映出早年的生存機制。如果小時候曾感受過生存遭到威脅,那么長大后,一些輕微的威脅都能引發(fā)這個人過度的反應,伴隨而來的是過多的焦慮與緊張。

兒童高度地依賴外在環(huán)境(場域依賴〔fielddependent〕),起先是為了生存,后來則是為了使自己變得重要。兒童很快就領會到,他們取悅他人,就會有更多令人愉悅的經驗發(fā)生。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兒童和周圍的人相互控制的系統就形成了。

挺身向前與突顯自己

在生命過程中,許多人老想著要使自己成就些什么,要成為重要的人,要成就一些重要的事,成為有意義或是榜上有名的大人物。家庭和社會通常都鼓勵人們事業(yè)要有成,要建立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一個令人景仰又在經濟上占優(yōu)勢的人,被認為享有最高的社會地位。然而,許多達到這些目標的人,弄不懂為什么自己會感到空虛,或者覺得生命缺乏意義。他們的不舒服進而超越了因為極力追求理想我、摒棄真實我而累積的自我憎恨?;蛟S他們把存在必要的挺身向前(standforth;杰出的〔outstanding〕)與社會期待的突顯自己(standout;有名的〔famous〕)給混淆了。

每個人生來具有自己的潛力,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然而我們卻被期望遵照一般大眾的標準和方向去發(fā)展。當我們有負期待時,就會有人規(guī)勸我們(有時輕柔,有時嚴厲),要我們遵從。我們似乎永遠都被期待要成大器、要成功,要突顯自己,受人景仰。我們好像被期待要去制造生命的意義,而不是生命本身就有意義。這樣發(fā)展下去,做事變得比存在更重要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