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你面對的似乎是情感上的欺凌,”艾伯特若有所思地說,“你逐漸失去自信。你覺得自己不如對方聰明,不如對方強勢,所以你退一步想要安撫對方,以免發(fā)生爭執(zhí)。你試圖反抗過,卻只能在口頭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擊倒。你想要澄清誤會,卻引發(fā)對方連珠炮式的批評。你慢慢發(fā)展出一套保護自己的方法,但這卻讓你越來越渺小。我以前在學校被人欺負時就是這個樣子。面對欺壓者,你千萬不可對他示好,不要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不要遷就他,害怕他,這些都不會改變對方的行為——這種人需要主宰一切。所以你需要做出決定,看看自己是否應該向別人求助?!?
莎娃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鼓起勇氣搜尋她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她先在幾個網(wǎng)站上閱覽,后來買書在家里偷偷地看。對于自己先前竟然毫不了解事實,她非常震驚。她買了一本書,是帕特麗莎·埃文斯所寫的《你這話是什么意思——終結伴侶間的言語傷害》。從中她讀到了其他女性的經(jīng)歷,那些事聽起來和她所經(jīng)歷的很類似。莎娃借此得到很多安慰。又過了幾個月,她才和男友分手。她需要時間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事實。之前,許多朋友都警告過她,說這段戀情聽起來不太對勁,因為她似乎在精神上受到摧殘。她媽媽也替她擔心,但莎娃一直沒有聽從他們的警告,也沒采取行動——她一直相信,她和約翰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這個故事是一天晚上從莎娃的朋友家中傳出來的。在聽到莎娃的故事后,一位天資聰穎、曾任總經(jīng)理的人突然開口問道:“為什么他對她不好的時候她沒有立刻走開?她就應該馬上走開,而且扔下一句:‘我可不會忍受這些,我要走了!’”
“喔!我可以告訴你為什么,”另一位高層主管說,他處理過語言暴力對組織內(nèi)部員工造成影響的事件?!罢Z言暴力是很微妙的。它會在某個時間、在某件事上偷襲你。被傷害的人——通常是女性——常常不曉得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她會想,如果我不這么做,他就不會再生氣了,事情就會好轉。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最初是一個施暴者和一個受暴者的組合,但到了某個階段,受暴者必須站起來,從無助的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并做出反抗。她的朋友應該幫助她鼓起勇氣走過這一段?!?
這正是莎娃隨后所做的事。有一天,她終于讓男友意識到自己做得太過分了。事情的起因是他不準她參與一件工作上相當重要的事,而她決定非去不可,兩人的關系就此宣告破裂。她告訴我,對她幫助最多的,是朋友告訴她的話:“我很遺憾這段感情沒有如你所愿,好好地發(fā)展下去。我知道你對這段感情抱有很大的期望,而且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只要我們做得到的,我們都會幫助你。”
幸運的是,沒有一個人跟她說:“我早就警告過你了,可你總是不聽。”
他們清楚她無法立刻走出這段關系,因為她一直認為事情會有轉機——畢竟,她和約翰在剛開始戀愛的時候非常甜蜜幸福。
在試著走出情傷的最初幾周里,莎娃一直自己折磨自己,自責說:“我怎么會這么盲目、這么愚蠢?”
有個朋友勸她:“莎娃,如果不是超過了你的底線,你是不會分手的。現(xiàn)在你會傷心一陣子,但我們會陪你一起開始新的生活?!?
還有一位朋友察覺到莎娃可能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便對她說:“親愛的,你就把它當做是一次時間拖了很久的盲目約會嘛!”
這個結論確實讓莎娃在痛苦的時候笑了出來——她當時非常需要笑一下。
假如有人對她說:“聽我的話,他是個混蛋。你值得更好的人來愛你。”這種評論可能是正確的,但卻不會消除痛苦,也無法給予莎娃幫助。作為朋友,如果能帶著慈悲心來看待她的情人會比較好,因為他之所以會變成語言暴力實施者,可能也是由于以前曾是受暴者的原因。有一段時間的他,是她曾經(jīng)愛過的,不管他對她做了什么,她可能還是愛著那個時候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