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要細心。細心才能保證觀察得較全面?,F(xiàn)在有些學生觀察粗心,顧此失彼。抓住了老師講的內容卻丟掉了老師板書的內容,自然他們的筆記記得不全面,不系統(tǒng),影響復習效果。
觀察要耐心。學校教育每堂課基本40多分鐘,學生能做到從上課到下課前聚精會神地聽課,這樣才能捕捉到老師講課的主要內容。有的學生上課前20分鐘注意力集中,過了20分鐘后注意力逐漸渙散,因此聽課質量差。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缺乏注意力集中、細心、耐心的觀察品質。我認為,培養(yǎng)學習較差同學們的觀察的注意力集中、細心、耐心的心理品質,是提高他們聽課質量的重要途徑。
4.三種觀察類型
觀察類型可以分為三種。
(1) 分析型。它的特點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種類型的人習慣于觀察事物的細節(jié),忽視對事物整體的觀察。
(2) 綜合類型。它的特點是“只見森林不見樹木”。這種類型的人習慣于觀察事物的一般特性,而忽視對事物細節(jié)的觀察。
(3) 分析-綜合類型。它的特點是“既見森林,又見樹木”。分析-綜合類型的人,既注意對事物整體的觀察,又善于觀察事物的細節(jié)。他們能夠全面而深入地把握觀察對象。
有意識、有目的培養(yǎng)分析 綜合類型的觀察,是提高兒童及青少年觀察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
5.思維的獨立與流暢
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因此開發(fā)、錘煉兒童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無論對提高心理素質還是提高學習成績都是至關重要的。
人在思維過程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都離不開知識和經(jīng)驗。一個對醫(yī)學毫無認知的人,不可能分析醫(yī)學的問題,更談不到解決醫(yī)學上的難題。但是,一個人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就可使他產生廣泛的聯(lián)想,使思維敏捷。
兒童及青少年多見多聞,豐富感性知識,使思維活動建立在雄厚的感性知識基礎上,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據(jù)我的調查,現(xiàn)在不少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都擁有幾篇甚至幾十篇所謂自己寫的不同題材的作文。這些作文大多是他們的老師、家長精心修改過的,他們把這些作文背得滾瓜爛熟。每當作文考試,他們都根據(jù)作文出的題目全部背抄下來或者改頭換面地改寫下來。他們這套辦法往往還真能拿到高分,能拿到一個36分或37分。
據(jù)我所知,不少學生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初中一二年級的作文考試中去。難怪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小學五六年級的作文水平與中學初一初二年級的作文水平差不多。一位教初中二年級的語文老師指著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作文說,比我們班學生的作文水平還高。
學生作文水平要提高,必須要有生活經(jīng)驗,要有感性知識,思維才能活躍,才能寫出有思想、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章來。僅靠背好的作文,應付作文考試可能一時碰上去得個高分,但這卻是一種妨礙學生思維發(fā)展、阻礙真正的寫作能力提高的有害方法。我認為,這應該引起中小學語文老師、家長與學生的警惕,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改變。
6.培養(yǎng)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
穩(wěn)定的情緒、愉快的心情能促進思維活動進行。消極的情緒、煩躁、焦慮阻礙思維活動的進行。
由于種種原因,現(xiàn)在有些學生開始厭煩作業(yè),對學習也厭煩。一看見作業(yè)就心情煩躁,阻礙思維活動的進行,即使硬著頭皮做作業(yè)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改善這類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有利于他們思維活動的活躍。
7.建立合理的思維能力結構
從思維的過程來看,思維能力結構是由思維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能力與概括能力所組成。培養(yǎng)兒童及青少年思維能力,就要建立兒童及青少年合理的思維能力結構,就要使他們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能力與概括能力得到均衡的、全面的發(fā)展。
學會分析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對事物分析與綜合的習慣,有助于發(fā)展思維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善于對事物進行比較,就能提高思維的比較能力。訓練學生從許多知識中作出簡單的結論,是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