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烙中華民族的臉頰上,留下了永久的恥辱印記?!皸l約”第六款強迫“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英、美、日、意、奧以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軍費、損失費共計白銀4億5千萬兩。分 39年還清,本利共9.82億兩;“條約”要求:懲處“戰(zhàn)犯”,莊親王載勛等數名清政府高官均被處以死刑;“條約”規(guī)定:西方八國有權在北京駐軍以保護本國國民。此后,狼子野心不死的日本一直在北京駐有軍隊。36年后的1937年7月7日,中國軍隊與在北京的日本駐軍發(fā)生沖突,即蘆溝橋事變,引發(fā)了中日全面戰(zhàn)爭,致使中華民族再度飽受八年戰(zhàn)爭傷痛。
在賠款總額確定后,各國列強又將這筆賠款按當時各國所要求的數目,按比例進行了再分配。庚子賠款的分贓方案是:根據各國在戰(zhàn)爭期間的損失情況按一定比例對賠款予以分配。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所得賠款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計28.97%,德國為20.02%,法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意大利5.91%,比利時1.89%,其他國家都不足1%。
大清國一輸再輸,輸掉了白花花的銀子,也輸掉了一個民族的尊嚴和血性。清華的創(chuàng)立,卻與這恥辱的賠款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1902年1月8日,慈禧皇太后和光緒皇帝歷盡艱難返回了闊別一年多的北京城。很快,“老佛爺”又恢復了往日的威嚴,但卻丟掉了昔日的威信。
慈禧想重振朝綱,樹立威望,面臨兩大困難:人才匱乏和資金短缺。
大清帝國百業(yè)凋敝,經濟處于崩潰邊緣,一時沒有良方好藥;開科取士,招攬?zhí)煜掠⒉艦閲Я?,操作起來相對容易些。于是,在慈禧的恩賞下,禮部會試中選拔出來的273名貢士于1904年7月4日清晨從中左門進入保和殿,經點名、散卷、贊律、行禮等種種儀式禮節(jié),他們參加中國科舉史上的最后一次殿試。
這次殿試取得了圓滿成功。前三名為: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同時,
273名貢士脫穎而出,讓慈禧頗為滿意。
人才算是招攬了,可大清政府囊中羞澀。沒錢怎么過日子?慈禧想到了庚子賠款。情急之中,慈禧命令清駐美公使梁誠向美交涉,要求以“關平銀”付賠款,期望以此來緩解大清國瀕于崩潰的經濟危機。
梁誠反復交涉,始終沒有眉目。
1904年,慈禧尋找到機會了。那一年,美國舉辦了一次世界貿易博覽會,大清國作為特邀參展國參展。在這次博覽會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那就是由美國女畫家凱瑟琳·卡爾所繪的慈禧太后畫像。畫像中,慈禧身穿冬季朝袍,披珠翠披肩,頭戴珠寶飾物,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博覽會結束后,清朝特使特意將這幅慈禧畫像作為禮物送給了羅斯福,羅斯福在白宮舉行了隆重的接收儀式。
1905年1月初,為表示感謝,羅斯福在連任美國總統(tǒng)后特意派自己的愛女艾麗斯前往中國拜訪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以高規(guī)格的禮節(jié)接待了艾麗斯,她大為感動。艾麗斯回美國后逢人便夸耀,尤其是向父親羅斯??偨y(tǒng)大加贊賞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