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鄉(xiāng)為篤信一條經濟學定律而蒙難的故事,使我聯(lián)想起中外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為追求真理而犧牲的往事。人類為闡發(f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真理也有一部可歌可泣的歷史。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需要科學的思維。它們,尤其是社會科學,不得不直面窳敗的政治上層建筑和猙獰的意識形態(tài)。社會科學與神學、玄學更加格格不入,是二者的對立物。"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展開社會科學研究的底線。意識形態(tài)不屬于社會科學,因為它的極終目標不在于科學。而不論是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都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們可以被懷疑、詰難、批判甚至被否定,但它們最終仍然是真理。而意識形態(tài)多半是一種信仰,它是不能被懷疑、詰難、批判和否定的。想通了這些道理,對國鄉(xiāng)蒙難的根源也就可以弄明白了!
不是多少人在求解當代中國人當中為什么出不了大師嗎?當然可以從不同的視角求得不同的答案,但就社會科學而言,最最起碼的要求是,分清楚社會科學和意識形態(tài)的界限。如果以研究社會科學為宗旨的個人、群體或機構最終要服膺意識形態(tài)部門的指揮棒,它顯然離科學就遙遠了。它還能出"大師"嗎?
由此我希望國鄉(xiāng)在本書中闡發(fā)的觀點和結論能經受得住被懷疑、被詰難、被批判甚至被否定,因為他早早就領教了蘇俄式意識形態(tài)的鋼鞭,有能力劃清楚科學與神學、玄學的界限。
張森根
2010年9月30日,于北京朝陽區(qū)拂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