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社會觀念建立在與西方世界非常不同的模式之上。他們的思想受制于慣例、禮儀、特權(quán)等等。比如對于我們來說十分正常的男女一般交往,在中國人看來卻是荒謬的,必須絕對禁止的。在這個東方帝國中,男女沒有機會也沒有場合作為朋友在一起聚會、娛樂。假如不對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習(xí)俗進行完整的改造,這些平常的集會就不可能存在。兩性交往遵循“男女授受不親”的準則。這一準則受到嚴格、頑固、不允許任何例外的執(zhí)行。
中國人之間,即使是多年好友之間,從不詢問對方家族的女性成員的健康、飲食和生活等事,盡量避免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涉及到她們。“您太太可好?”這樣的問題在世界其他地區(qū)都是極普通的問候話。但對中國人來說,這是對他的極大不尊重,是對他的人格的極大侮辱。談話雙方甚至?xí)茨砍沙?。世交多年,從兒童一直到白發(fā)階段都相交深厚的老人之間閑聊,也都盡可能地只談及對方兒子的情況;絕口不提對方家族的女性成員,哪怕只是提到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老人們之間涉及到這個敏感話題的最接近的用詞可能是“您家里”這三個字。這三個字表達的意思既不直接,又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為了您更好地理解中國社會兩性之間嚴格準則,下面就有一個有意思的例子:
1875年5月,北京得到消息說中國常駐美國的一位上層官員與一名美國女子喜結(jié)良緣。得到這個消息后不久,美國駐華公使和我剛好有機會去總理衙門辦事。公使告訴我,他想就清朝外交官的婚事向總理衙門的官員表示祝賀。我忙向公使建議說,這樣做有悖于中國的社會風(fēng)俗,可能會引起誤解。然而,當我們像平常一樣,在總理衙門里按照森嚴的等級入座,上了茶,大家開始固定的客套寒暄的時候,我們的公使出人意料地要我向總理衙門領(lǐng)銜大臣恭親王翻譯:“多年來,中美兩國關(guān)系保持了良好的發(fā)展。而近來貴國杰出外交官與敝國北部漂亮女士的婚姻必將大大加強中美關(guān)系。”我再次提醒公使。但在他的重復(fù)要求下,我只好將他的話翻譯成中文,復(fù)述給恭親王。當時,圍坐在圓桌旁的除了恭親王、公使和我以外,還有六位白發(fā)蒼蒼、受人尊敬的內(nèi)閣大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衙門里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