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海棠[宋]蘇軾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①空濛:霧氣迷茫的樣子。
一般來說,宋詩要遜色于唐詩,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出于蘇東坡這樣的大才子手中的詩,和唐詩爭鋒,又有何慚?
古人云:“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而惜花心切,秉燭賞花,其中多少留戀,多少惆悵。這種情境并非蘇東坡首創(chuàng),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流露過這樣的情調(diào),唐人也有兩首與之類似的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fēng)起應(yīng)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花下醉
[唐]李商隱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
然而,蘇軾這首詩和上述二詩比起來卻毫不遜色,白居易的詩,“衰敗”的氣味極濃,白居易晚年寫詩,常張口就是“命壓人頭”、“白須千萬莖”之類的詞兒,這首《惜牡丹花》詩中也是“殘”、“衰”氣甚濃,情雖真切,但意境不美。李商隱所作比白居易要典雅端麗,不過終歸還是落在了“殘花”二字上,惆悵寥落的氣味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