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節(jié):弟之一(2)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 作者:錢文忠


"弟道"對于維系傳統社會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和"孝道"一并被古人列為傳統美德之首??墒窃诂F代社會,像中國古代那樣龐大的家族已經很少了,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弟道"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失去它的價值了呢?現代人又應該如何理解"弟道"呢?

當今的社會形態(tài)已經改變,中國除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區(qū)域,比如客家文化區(qū)域還保存著一些大家族聚居的情況外,其他的都是小家庭居多,特別是國家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后,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越來越多,弟道也就越來越難以被今天的孩子們所理解,但是這絕對不等于說弟道在現代社會當中沒有意義,徹底失去了價值。請大家不要忘記古人的一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不就是弟道嗎?弟道正是我們講的泛愛眾的基礎。泛愛眾是什么?博愛,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博愛完全是西方的東西。最早有這樣一個概念出現,也是在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當中,只不過叫泛愛眾。泛愛眾,弟道,說到底就是一種博愛,一種守望相助的同胞之情,一種和平喜樂的地球人情結。把這樣的精神融合起來,我們這個社會怎么可能不和諧?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我們也許認為弟道就是指兄弟友愛,兄弟之間才講弟道,這個觀點也是不妥當的。實際上兄弟姐妹之間乃至妯娌之間,也是要講弟道的。唐朝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叫李績,他本名叫徐懋功,在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將入相,位至三公,享盡人間榮華,而且經歷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身為三朝元老,他深得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被朝廷譽為"長城"。

后來,我們中國的歷史學家、學者一直在研究李績這個人為什么會那么成功?他這一輩子為什么走得那么好?總結后,除了大家知道的他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能之外,還有幾點更為重要。

他跟朋友、兄弟之間非常講弟道,在瓦崗寨的時候,他曾經跟鼎鼎大名的單雄信結拜為兄弟。武德四年(621),洛陽被唐朝打下來了,單雄信被俘。這個時候,李績就去跟秦王李世民說:單雄信是好人,非常驍勇,我愿意拿我的官職來贖他的命,但是李世民沒有同意。李績說:那好,我不跟你說了。于是流著淚告退。這個時候,單雄信還在責怪李績:我早就知道你不辦實事,就嘴上說說,什么兄弟義氣,你根本就沒有拼命救我。李績只好說:"吾不惜余生,與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許國,事無兩遂,且吾死之后,誰復視兄之妻子乎?"(《資治通鑒·唐紀五·高祖神堯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中》)意思是說,我不惜余生愿意跟兄長你一起去死,但由于兩個原因我沒有辦法去死:第一,我身已許國,我已經答應秦王,要跟他打天下,我不能死;第二,如果我死了,兄長的妻子、兒女誰來照顧???說完李績拿出刀,割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交給單雄信:"使此肉隨兄為土,庶幾不負昔誓也!"這塊肉陪著兄長埋到土里,這樣我就沒有辜負當年我的誓言。這就是李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