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意志民族的崛起

難以企及的人物 作者:蔡天新


 

直到17世紀下半葉,英國的科學和德國一樣仍比較落后,有一件事可以說明這一點。1673年,萊布尼茨因為帶了一篇論文和一臺自制的計算機到倫敦作了不到三個月的旅行,便被英國皇家學會招募為外籍會員;而盡管萊布尼茨在巴黎居留了四年,并在那里完成了主要的數(shù)學發(fā)現(xiàn),但是直到1700年,巴黎科學院才選舉他為外籍院士(這并非他敵視法國的后果,牛頓也是在那一年才當選)。也正因為落后,才發(fā)生了萊布尼茨與牛頓之間所謂發(fā)明微積分學的“優(yōu)先權”之爭。由于在這場爭論中,法國人始終站在萊布尼茨一邊,使他在英倫備受責難的同時(英國數(shù)學界此后中斷了一個多世紀的對外學術交流),在歐陸名聲大振。

在萊布尼茨之前,已有過四個偉大的德國人,他們是15世紀的活字印刷術發(fā)明人谷登堡、版畫家丟勒、宗教領袖路德和16世紀的天文學家開普勒。前三位分別是技術革新家、藝術家和宗教改革家,開普勒雖然從事科學研究,并沒有在人文和思想領域產生多大的影響。事實上,由于開普勒長期旅居國外,加上缺乏個人魅力,生前和死后的影響力都非常有限。不僅如此,他的個人生活也極為不幸,第一個妻子和最喜愛的兒子分別死于精神病和天花,他的第二次婚姻更為悲慘。據(jù)說他本人去世的時候,正在前往領取雇主拖欠的薪水途中。我們可以說,是萊布尼茨開啟了近代德國的科學和哲學,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難以估量的影響力賦予了大器晚成的德意志民族智力上的自信。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停下來插上幾句。遠在萊布尼茨降臨人世之前,中國已有過不止四位世界級的偉人,比如孔子、老子(他們作為思想家和哲學家獲得了最廣泛的敬仰)、秦始皇(德意志民族因為缺少此類人物遲遲未能統(tǒng)一)、忽必烈(如果說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驕傲的話,那么作為定都北京的元朝皇帝的他理應屬于中國,就如同希臘人心目中的馬其頓英雄亞歷山大一樣)、蔡倫(造紙術的重要性甚于印刷術或行星運動定律)、李白(其酒神氣質和藝術成就均在丟勒之上)。雖然作為個人他們中有的歷史地位或知名度超過了萊布尼茨,可是較為單一的成就只能在某個方向樹立起一座豐碑,無法引導一個民族向上的智慧。對任何民族來說,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萊布尼茨都是難以企及的一個人物。

在世界主要文明中,唯有日耳曼民族的起源不詳,他們確切的史料起始于紀元前半個世紀羅馬人的征討。即便到了16世紀以后,日耳曼人仍是一盤散沙,整個民族處于分裂和混亂之中。雖然羅馬皇帝中有幾位流淌著日耳曼人的血液,但并非純粹意義上的德意志人,且出于通婚和趣味愛好等原因,在精神上趨同于外族。例如查理五世,他一度擁有歐洲最大君主的氣派,可是內心里卻把自己看成法蘭西人或西班牙人。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北方人大多有了新的信仰,而南方人則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間搖擺不定。大約在萊布尼茨步入中年后,北部的普魯士邦才開始嶄露頭角。1701年,腓特烈一世就任普魯士國王并定都柏林(四十年后他的孫子腓特烈大帝繼位,大大拓展了疆域),日耳曼民族才逐漸變得強大起來(盡管離德意志的統(tǒng)一仍然十分遙遠)。

作為一名全才的科學家、哲學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萊布尼茨理所當然地成為柏林科學院的創(chuàng)立者和首任院長,彼得堡科學院和維也納科學院也是在他的倡導下成立的,據(jù)說他還通過傳教士給中國的康熙皇帝寫信,建議成立北京科學院。雖說康熙被認為是最有數(shù)學頭腦的中國皇帝,可惜他卻未予采納。萊布尼茨充分認識到,學者們各自獨立從事研究既浪費了人力又收效甚微,因此他竭力提倡集中各方面的人才。據(jù)說為了建立柏林科學院,他通過自己的學生、奧古斯都公爵的女兒對她的丈夫——未來的腓特烈一世施加了影響。很快,柏林科學院便成了歐洲最有影響的四個研究機構之一,它先后吸引了18世紀最杰出的兩位數(shù)學家——歐拉和拉格朗日。在此以前,萊布尼茨還領銜創(chuàng)辦了近代科學史上影響深遠的拉丁文雜志——《學術紀事》。

誠然,德意志的崛起依賴于普魯士王國的強盛。但在萊布尼茨逝世后的七十二年間,德國接連誕生了康德、費希特、黑格爾(與貝多芬同年出生,那年歌德因為沒能在萊比錫大學取得法學學位轉入斯特拉斯堡大學)、謝林、叔本華等大哲學家,德意志思想界可謂群星璀璨??档卤蛔u為近代哲學之父,他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家,把整個生命奉獻給了心愛的事業(yè)。但康德的哲學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同胞哲學家沃爾夫的影響,后者是萊布尼茨的得意弟子,師徒倆的思想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相比之下,德意志在科學方面的興盛略遲一些,可是,在比黑格爾晚七年出生的數(shù)學王子高斯(他承認萊布尼茨在數(shù)學上擁有最高的智力)成年之后,世界數(shù)學中心也從法國轉移到了德國,從巴黎轉移到了哥廷根。從那時起直到現(xiàn)在,除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斷以外,德國一直是走在世界文明前列的強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