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皇權(quán)集中奴才主子的清代相比,明朝的皇帝要苦的多,經(jīng)常要跟朝臣們做拉鋸運動,而很多情況下,往往朝臣的意見是對的,原因很簡單,朝臣是有選擇的,幾萬人幾百萬人里挑出來的人尖子,而皇帝,是世襲,是沒有選擇的——這要感謝隋唐的科舉制度。
正是由于隋唐的科舉,很多寒門子弟才有機會登上龍門,而在這以前,門第是殺伐人才的最重要的工具,也就因此,有了很多不平,有了很多動蕩,東晉算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那個時候,朝政相對固定地把持在王、謝、庾、桓幾個特定家族里,執(zhí)政者也基本出于這幾個大的家族——選擇余地太小,優(yōu)秀率自然會降低,而次等士族里的優(yōu)秀人才由于無法升到高位,自然會心生不滿。
孫恩便是。
此人出身次等士族,叔父孫泰為五斗米道教主,當時天災(zāi)人禍,戰(zhàn)亂頻繁,人們不禁要求仙問佛得一個平安,因此勢力越發(fā)增大,最后孫泰決定教主不做了,換個皇帝當當,結(jié)果被司馬道父子誘殺,侄子孫恩逃了出來,聚集幾百人再次作亂。
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樣一個亂臣賊子型的人物,作亂之時,居然“旬日之中,有眾數(shù)十萬,郡縣兵卒,望風披靡”(《晉書 · 一百卷》)——這是有原因的。統(tǒng)治者的高壓早已讓下層老百姓不堪重荷,在痛苦掙扎之際,人們自然希望一種超自然的力量的救贖,而此時,中國最土生土長也是最適合中國的國情的——五斗米教(道教前身)出現(xiàn)了,教主許以來世的種種好處,對不識字的民眾來說,確實具有巨大的煽動力量,而對于寒第出身的有志之士來說,四大家族的把持,也讓次等士族有志之士無法上身貴介,他們對門閥家族的仇恨可謂由來已久,也就因此,我們可以解釋為什么孫恩會殺害作為五斗米教教徒的王凝之。
這位老兄果然老實敦厚,最后“天人合一”的不是走向自我超脫,而是直通外太空了。當孫恩大軍逼近時,他居然不加設(shè)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每天閉門默禱,第二天對諸將佐說:“我已請得道祖允諾,派遣天兵天將相助,城池可保無虞,賊兵一定會自取滅亡。”——某種程度上,他比城外那個自稱教主的人更加虔誠而敬業(yè)。
可惜,歷史就是歷史。
賊兵長驅(qū)直入,王凝之及諸子皆遇害,謝道蘊瞬息之間,失去了丈夫兒子和幾乎所有的親人,照理來說,她在劫難逃。她是門閥家族里有名的人物,又是王凝之太守的夫人——孫恩對“統(tǒng)治階級”的手段向來極為殘忍,曾經(jīng)有次把一個縣令煮了,分給縣令的親人吃,誰不吃就把誰肢解了。
他本來作為“起義軍”就被史官們瞧不起,加上燒殺掠奪,殘害百姓。(“有不同者戮及嬰孩,由是死者十七八。畿內(nèi)諸縣處處蜂起《晉書 · 一百卷》)。正史里把能用的壞詞都用在他身上了“孫盧奸慝,約峻殘賊。窮兇極暴,為鬼為蜮??v竊岷峨,旋至顛踣?!?《晉書 · 一百卷》)
可是謝道蘊帶領(lǐng)侍婢們殺了賊兵數(shù)十個,還從這個魔王手里活了下來。
這是一個奇跡。
奇跡起源于孫恩本人。
5.昏與不昏
以前被朋友拉著參加過一次化妝品的傳銷培訓,當那個總監(jiān)用充滿夢幻的語氣描述著未來的美好“錢程”的時候,當我們被拉著走在前臺按照他們的話語模式發(fā)誓頌歌時,我突然發(fā)覺有些東西不對——這是一種特有的理性直覺——自己正在被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