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內,秦始皇將整個國家塑造成整齊劃一、疆域龐大的帝國,這是令人難以超越的政績。但是所有的政策都要落實到普通百姓頭上,在秦始皇的腦海中,缺乏百姓的概念,這與嬴政個人的自閉有關。為了維持新建的中央和地方機構,為了推行新的政策,秦朝一再增加賦稅和徭役。僅僅在咸陽,秦始皇就征發(fā)了150萬青壯年服勞役,其中70多萬人建造自己的陵墓,另外80萬人營造金碧輝煌的阿房宮。據說秦阿房宮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宮內可容納十萬余眾。阿房宮直到秦朝滅亡都尚未完工。為了擴展北方疆域,保持邊疆穩(wěn)定,常年修建長城的勞工數目更為龐大,維持在百萬以上,加上各地輪換的百姓,數目難以計算。百姓的怨言不言自明。為了壓制怨言、鎮(zhèn)壓反抗,秦始皇制定了嚴刑峻法。百姓動不動就要斷手斷腳,甚至株連全家。秦始皇對百姓的控制甚至達到了收集全國鐵器、讓多戶人家合用一把菜刀的程度。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敲響了秦朝的喪鐘。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基業(yè)并未如他所愿,傳之萬世,到他兒子手中就亡了。
性格決定成敗。秦始皇的身世直接影響了他的執(zhí)政,為我們觀察秦的政治提供了線索。秦始皇終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少數人能與之相比。秦始皇對中國歷史所做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引用西漢賈誼《過秦論》評論道:“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边@一評價是基本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