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沖動是魔鬼,曾國藩并沒多想,就先把書買下來了。但買完后怎么辦呢?一套《二十三史》那數(shù)量可不得了,放一起,比他的行李多多了,況且連回家的路費都沒了,怎么運回去呢?
曾國藩自有他的辦法。這時候正是暮春的季節(jié),他到北京趕考帶足了冬天的衣服,他一想,就把所有的衣服和行李都到當鋪里當?shù)袅?,只留了一兩件夏天的衣服,雖然天還有點涼,但自己是個小伙子,身體棒,就當是提早過夏天了。再加上從南京到湖南一路水路,花費也不是太大。就這樣,這個提前過夏天的高考落榜生,就馱著一大堆的史書和書里厚重的五千年文明史,好不容易回到了湖南的老家。
快到家了,曾國藩犯愁了,該怎么跟父母交待呢?會試考了兩回沒考上,花光了所有的錢,這還不算,把借來的一百兩也花光了。父親只是個私塾先生,掙點錢也不容易,這可怎么交待呢?
當初買書的時候,一高興,一沖動,根本沒想這些。這時候“近鄉(xiāng)情更怯”,簡直不敢見老爹!
可不敢見也得見,沒法說也得說,曾國藩到了家,見了父親,只好把這一兩年的經(jīng)歷就詳細地匯報了一下。結果他爹曾麟書聽完這個落榜兒子的匯報之后,什么埋怨的話都沒說,只說了一句話:
“借錢買書,不是壞事,我樂于替你還清所有的欠款。但希望你能用心研讀,不忘記買書的初衷,這借的錢,也就不算白費了?!?/p>
我個人覺得,曾國藩他父親,雖然一輩子考科舉都很失敗,但作為一個父親,他真是一個不一般的父親。
不一般在哪兒呢?在他的教育方法實在是太高明了。
第一,兒子會試連著兩次落榜,這大概才是曾國藩心頭最難受的地方,但做爹的對此一句不提,卻只提他借錢買書的事兒。這叫什么?這就叫四兩撥千斤啊,輕輕巧巧、平平淡淡地就把兒子最大的心理負擔給去除了。
第二,只說借錢買書,也并不埋怨兒子。要知道曾國藩落榜回來,還又一沖動花光了借來的所有的錢,而這筆錢還不是小數(shù)目,所以自己心里是有很大壓力的,想想父親多少會對自己要有批評的地方??稍霑褪且痪渎裨挂矝]有,而且還說借錢買書是好事,這種出乎意料的表態(tài),對曾國藩的心理沖擊可想而知,所以曾國藩后來一直記得這個事,一直都說這是他一生酷愛讀史書的一個最重要的起點。
第三,這個爹在卸下兒子的心理負擔之后,又看似輕巧但卻極為關鍵地點中了讀書的竅要,即買書的初衷是讀書,而讀書的關鍵是細心研讀,并持之以恒。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買書,但我們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把買來的書都認真讀完了呢?所謂“書非借不能讀”,我當年也是個買書狂,但一直到現(xiàn)在,讀的大多數(shù)還是從圖書館或從別人那兒借來的書,而自己買的書,很多都只是粗略地翻翻,還有一些翻都沒來得及翻,還在書架上當擺設呢。
曾麟書真不愧名叫麟書,那就是書中麒麟的意思,一句“你不要忘記買書的初衷”像當頭棒喝,給了年輕的曾國藩以極大震撼。他當即發(fā)下誓愿,作為一個儒生,他不把這套《二十三史》用心讀完,他曾國藩就是個大不孝的畜牲!
從此以后,曾國藩每天堅持讀史數(shù)十頁,不僅讀,而且細心研讀,寫讀書筆記,兩年時間,終于仔仔細細地把一部《二十三史》徹底通讀完了。
而這兩年,因為他爹要還這一百兩銀子的債,所以曾家一直過得很拮據(jù)。兩年后,曾國藩再次上京參加會試的考試,家里實在緊張,還是找親戚東拼西湊才湊出了幾十吊錢的路費。等曾國藩省吃儉用到了北京,身上只剩下了三吊錢。
這次比上次還慘,上次是考完后,他變成了窮光蛋。而這次是還沒考,他已經(jīng)是個窮光蛋了。
可就是這個借了一百兩銀子買書、現(xiàn)在又只剩下三吊錢的窮學生曾國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一年,他終于成為湖南曾家歷史上第一個考中進士的人。后來,愛讀書、愛學習的曾國藩還成了開啟整個洋務運動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