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打算是不直接回湖南,而是從北京先順道運(yùn)河到江浙,再從江浙順著長江回湖南。
為什么要繞這么大一個圈子呢?
很容易理解,說不好聽,叫散散心;說好聽點(diǎn),叫破萬卷書,行萬里路。好在年輕,年輕就是資本。所以雖然沒幾個路費(fèi)了,曾國藩還是按自己的計劃去丈量運(yùn)河和長江了。
但畢竟是沒錢了,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曾國藩走到一半,真是一分錢也沒了,再這樣旅游下去,那就得跟著丐幫一起走了。所以他過了徐州之后,就特意來到了現(xiàn)在江蘇的睢寧。干嘛來了呢?借錢!
當(dāng)時的睢寧知縣叫易作梅,剛好是湖南湘鄉(xiāng)人,而且跟曾國藩的祖父和父親都有交情,曾國藩到這種地步只好硬著頭皮來找易知縣借盤纏。
這個易縣長人還真不錯,對落魄的窮考生曾國藩同學(xué)沒有半分的歧視。他留曾國藩住了兩天,通過談吐,發(fā)現(xiàn)這個年輕人志向遠(yuǎn)大,意志堅定,將來定非池中之物。所以他不等曾國藩開口借錢,就主動借給了他一百兩銀子。
要知道易作梅一個七品縣令,他當(dāng)時標(biāo)準(zhǔn)的年薪才不過四十幾兩銀子,當(dāng)然,這不算那些灰色收入。而曾國藩自己進(jìn)入官場后,熬了好幾年,好不容易當(dāng)?shù)胶擦衷旱奈迤肥套x學(xué)士,一年工資也不過八十兩白銀。所以易作梅肯借給曾國藩一百兩白銀,這一下讓曾國藩喜出望外,也非常感動。
曾國藩告別易知縣,這下有了錢了,更不急著回家了。他來到了南京,想在這片“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好好地游覽一下。
曾國藩在南京不僅考察了山川地形,還在南京花光了所有的錢,又成了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
他不是有一百兩銀子嗎?怎么花得這么快呢?
只要你會花錢,愿花錢,舍得花錢,再多的錢也能花得完。
曾國藩不是個讀書人嘛,他這輩子,包括后來做了朝中大臣、一品大員,一直都很節(jié)儉,連老家翻修祖屋都不舍得花錢,甚至連兒子結(jié)婚、女兒出嫁也不舍得花錢。唯有一件事,他最舍得花錢,那就是——買書。
曾國藩一生酷愛讀書,從小上學(xué)不用說了,雖然智商不高,但父親看管得嚴(yán),所以從小就養(yǎng)成了愛讀書的習(xí)慣。后來終其一生,不論再忙、再累,甚至仗打得再兇險,甚至兇險到要喪命的地步了,他也要把書帶在身邊。后來,到晚年的時候,他還勤奮讀書不止。就是因為太勤奮了,所以最后把左眼都讀瞎了。所以曾國藩曾戲稱自己是個書癡。
這個書癡之所以在南京一下子就花掉了好不容易借來的一百兩銀子,就是因為他書癡的毛病犯了。
曾國藩來到南京的時候,懷里揣著一百兩銀子。他是個書癡嘛,有了錢,就又開始逛書店了。結(jié)果在一個書肆里看到一部精刻本的《二十三史》,曾國藩非常喜歡,就想買下來。結(jié)果一問價,剛好就一百兩。大概書店老板是學(xué)算命的,算到他有一百兩,就這個價,死活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