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本章小結

牛津歐洲史(第三卷) 作者:(美)羅賓·W·溫克


在人口穩(wěn)定增長了幾十年后,歐洲的出生率從1900年開始下降,但健康、衛(wèi)生以及飲食條件的改善又降低了嬰兒的死亡率,并且也提高人的預期壽命。這些因素加上區(qū)域內部的移民潮推動歐洲進入了一個城市文化日趨發(fā)達的新時期。與此同時,大量的出境移民(許多人去了美國)也在一定程度上緩減了歐洲的人口過剩問題。

隨著現(xiàn)代主義日益成為推動藝術革新、反叛傳統(tǒng)的強大力量,藝術家們轉而描繪他們自己而非他人看到的現(xiàn)實世界,由此奠定了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的堅實基礎,新世紀也因此見證了藝術領域強大的革新運動。“新藝術”雖然并沒有很快被公眾所接受,但民眾的冷漠并沒有引起藝術家對此的顧慮,而這一問題本身也缺乏受重視的價值。

在建筑領域,大膽的革新者同樣用他們新的理念與風格,取代了古典主義長期堅持的設計原則。音樂領域亦經(jīng)歷了相同的變革。面對大批無所適從的聽眾,作曲家們以他們反叛性的創(chuàng)造力,永遠地改變了音樂歷久不變的創(chuàng)作原則,而公眾對此表現(xiàn)出了同樣緩慢的適應力。

在文學領域,舊的規(guī)范也遇到了新作家的嚴重挑戰(zhàn)。他們用全新有時甚至是令人驚詫的方式駕馭和使用語言,無論詩人還是小說家,都以他們自身的感知展示世界,全然不顧及讀者的意愿與理解力。

科學領域令人眩暈的變革,給一個尚無準備的世界帶來了劇烈的沖擊。20世紀初,科學對于物質和能量屬性的理解,開始沿著一條不斷延伸并具革命性的道路前行??茖W家們證實了放射能和亞原子微粒的存在,光的量子理論也得以系統(tǒng)化。物理學可謂經(jīng)歷了永久性的變革,牛頓經(jīng)典的宇宙觀被完全顛覆了。1905年,這一時代最偉大的天才愛因斯坦,出版了永久推翻人們時空常識的《狹義相對論》。其高深的理論顯然超出了外行人的理解水平,而這又清楚地表明,未來有關速度、質量及時間等終極概念將很難被非科學家所理解。

20世紀早期也見證了社會秩序的新觀念。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其發(fā)展同樣遵循無情的適者生存原則。一些人據(jù)此認為不同的種族應有高低貴賤之別,種族歧視因此并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甚至是一種有益的制度。由此不難看出,一些歐洲人正是以這樣的道德觀,來證明其帝國主義行徑的正當性,而這同樣為美國“吉姆克羅”種族主義制度提供了合乎理性的辯白。

反猶主義是普遍存在于歐洲的一種古老的種族主義,其在俄羅斯帝國體現(xiàn)的尤為嚴重。作為回應,歐洲猶太人發(fā)起了猶太復國運動,他們反對同化,呼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

對社會秩序的挑戰(zhàn)也來自其他的思想家。許多人崇尚力量與權威,其中尤以尼采最烈。他認為社會應被高貴的統(tǒng)治者所掌管,并應超越普遍道德、基督教、民主、資本主義的制約,其奇特的影響一直延及新的世紀。

對人格的重新解釋是由弗洛伊德完成的,其關于無意識、性欲及個體發(fā)展理論的影響,顯然不能被過分夸大。然而,心理分析作為一種治療方法,盡管遇到了強有力的反對,依然在正統(tǒng)的醫(yī)學領域獲得了合法性的地位。

婦女選舉權運動在一戰(zhàn)前即已日趨活躍,并在戰(zhàn)爭期間取得了首次成功。芬蘭、挪威這些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在歐洲率先承認了婦女的選舉權。然而,主要的民主國家并未采取效仿性的舉措,并且這一重大問題直到戰(zhàn)爭結束后才得以逐步解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