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61年后的拜占庭帝國當尼西亞的希臘人在米哈伊爾·帕略奧格八世的領導下重新奪回君士坦丁堡后,他們發(fā)現(xiàn)城市的人口減?、毀壞嚴重,帝國原有的版圖大部分控制在拉丁人手中。米哈伊爾不可能奪回整個希臘或諸多島嶼,將疆域推進到小亞細亞塞爾柱王朝的首都科尼埃,或者有效地對付巴爾干的塞爾維亞人。然而,他也避開了來自圣·路易的弟弟、安茹的查爾斯的威脅。1282年,仿佛為拜占庭帝國而凸顯的一支新的強有力的隊伍、被稱做“西西里晚禱派”的起義阻止了安茹伯爵入侵,致使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計劃。
米哈伊爾八世的后繼者大都無能并且容易輕舉妄動,以致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這個被圍困的帝國的滅亡。王位戰(zhàn)爭將帝國從內部分裂成幾個部分。當薩洛尼卡因?戰(zhàn)分裂時,社會動蕩再現(xiàn),貨幣貶值。新爭議將深受決擇之苦的教士劃分為兩部分:與羅馬教會聯(lián)合或者相反。
從1330年開始,一場新運動在整個東歐復興了修道主義,這就是“靜寂”(希臘語Hesychasm)奮興運動。10世紀,東正教僧侶在北希臘的阿索斯山上建立了一所非比尋常的修道院,禁止一切女人抑或雌性動物進入。由于直接對君士坦丁堡大教長負責,這些僧侶保有獨立,實行自治管理,并將全部精力都用于自給自足和學術活動。從阿索斯山運動開始,還有許多僧侶創(chuàng)建了其他運動。其中之一是西奈的圣·格列高里。他在保加利亞東南建立了一所修道院,強調“靜寂”目標——一種神秘的回憶和沉靜,這是人類戰(zhàn)勝了情感以后的狀態(tài)。盡管他承認有利于精力集中的身體練習方法也十分重要,但強調只有冥思祈禱才可以與上帝溝通。
14世紀早期,君士坦丁堡城內的修道院教堂在富人的捐贈下得以重建。拜占庭教士對于學術、圖書館的維護以及希臘遺產(chǎn)都重新產(chǎn)生了興趣,為后世保留了過去的知識。拜占庭社會既承認現(xiàn)世的生活也承認精神生活。一些僧侶強調希臘文學和哲學,即所謂“外在智慧”,認為它使人能夠認識真理;另一些人,經(jīng)常是不識字的人,則強調來自于神圣之光的“內在知識”,稱其可以照亮人類靈魂。通過這種神圣之光,通過一種心靈和肉體的直接體驗,人類得以神圣化。這些教義明顯地給傳統(tǒng)的東正教觀點帶來了問題,有許多評論家嘲笑“靜寂”運動。然而,這種神秘運動引發(fā)了知識和靈性的復興。
4.土耳其人的進攻(1354—1453)14世紀末,土耳其人開始逼近拜占庭在小亞細亞的邊境線。經(jīng)濟和軍事的動蕩導致該地區(qū)民眾極度不滿,他們寧肯讓土耳其人來統(tǒng)治,也不要殘酷而無能的拜占庭官員。農(nóng)人主動向土耳其人繳納貢賦,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許多人為了免稅而改信伊斯蘭教。他們學習土耳其語,同時也向游牧的土耳其占領者傳授農(nóng)業(yè)定居生活的藝術。
吞并了拜占庭在小亞細亞的領土之后,土耳其人建立了一支海軍,并開始在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一帶進行襲擊。1354年,拜占庭的王位爭奪者之一允許他們在歐洲安頓下來。不久,他們就占領了色雷斯的大部分地區(qū)。1363年,他們遷都至亞德里亞納堡(Adrianople),這里位于距海峽較遠的歐洲一側。君士坦丁堡現(xiàn)在已經(jīng)陷入土耳其疆土的包圍之中,外界只能從西部的海路抵達。為了生存,后世皇帝們與土耳其統(tǒng)治者簽訂了屈辱的和約。
盡管拜占庭帝國一直存續(xù)到1453年,但是其生存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土耳其人首先選擇進攻巴爾干的大部分地區(qū),并分別在14世紀70年代和14世紀80年代占領了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人。1396年,一支抵抗土耳其人的法德十字軍在多瑙河的尼科波利斯(Nicopolis)被打得潰不成軍。
然而,土耳其人的征服延遲了半個世紀。因為1402年,帖木兒領導的蒙古人從中亞蜂擁而至,在安卡拉打敗了土耳其軍隊。像大多數(shù)蒙古軍隊的征伐一樣,這次行動也證明了其暫時性,所以土耳其軍隊和國家能夠恢復過來。15世紀20年代和15世紀30年代,土耳其人遷入希臘。完全被土耳其軍事擴張所震驚的西方,現(xiàn)在試圖支持拜占庭人的防御。他們于1439年協(xié)議建立了東西教會聯(lián)合?并準備于1444年向保加利亞派出一支新十字軍。不過,二者都被證明是無效的努力。
伴隨著穆罕默德二世(又稱“征服者”邁哈麥德)于1451年登基,君士坦丁堡的命運已經(jīng)不可逆轉。博斯普魯斯的新土耳其城堡阻止船只向城中運送給養(yǎng)。1453年,強大的土耳其軍隊和火炮包圍了城市,他們甚至派輕便船隊北行阻截逃亡者,并將之困入金角灣。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土耳其人進攻時勇敢地在城墻保衛(wèi)戰(zhàn)中戰(zhàn)死。
1453年5月29日,城墻被摧毀,皇帝亦已戰(zhàn)死,土耳其人占領了這座城市。穆罕默德二世在圣索非亞教堂內感謝真主安拉,而后就將那里變成了一座清真寺。其后不久,他新任命了一位希臘人為東正教大教長,并宣布自己為基督教會的保衛(wèi)者。就總體而言,在接下來的數(shù)個世紀里,東正教接受了蘇丹,并視其為拜占庭皇帝的世俗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