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異教信仰全面受到查禁(5)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三卷) 作者:(英)愛德華·吉本


三、 羅馬帝國破壞異教廟宇的行動(381 A.D.389 A.D.)

這些皇帝都像兒女一樣帶著孝心,在改造不朽的名城之時,不僅有所顧忌也十分審慎,專制君主對于省民的成見一向都不放在心上。自從君士坦提烏斯去世后 利巴尼烏斯指控瓦倫提尼安和瓦倫斯禁止犧牲祭神。東部皇帝也許發(fā)布局部的命令,至于全面的命令,法典并沒有提到而教會史則出現(xiàn)證據(jù),兩者相互矛盾。,致力宗教推展的工作將近中止二十年,等到宗教狂熱的狄奧多西登基,再度開始活躍并且獲得最后的成就。英勇無敵的君主之所以與哥特人奮戰(zhàn)到底,不是追求共和國的榮譽,而是為了獲得安全。這時他采用一些有助于護衛(wèi)天國的行動,但是這些行動在明智的人看來,顯得魯莽且不近情理,而且會觸怒大部分的臣民。他在與異教徒第一次交手獲得勝利以后,促使信仰虔誠的皇帝重申前令,大力推行詔書所列禁止事項。當初在東部各行省頒布的法規(guī),等到馬克西穆斯被擊敗,開始運用在帝國的整個西部地區(qū)。狄奧多西將正統(tǒng)教派的每一次勝利,都歸功于基督徒和正統(tǒng)教會有純正的信仰。他打擊迷信活動,從禁止奉獻犧牲著手,因為他認定那是有罪和邪惡的行為。從詔書的辭句上來看,他嚴厲譴責檢視被殺動物的內臟以卜吉兇及其后續(xù)的種種行為 荷馬時代的殺牲獻祭,并沒有檢視內臟以卜吉兇的習慣。托斯卡納人最早設置占卜官,后來被希臘人和羅馬人沿用,此無異將構成異教最基本的犧牲獻祭,一概視為罪行。修建廟宇的目的是為了奉獻犧牲,一個仁德之君有責任使臣民遠離危險的誘惑,以免觸犯他所制定的法律。

皇帝指派東部禁衛(wèi)軍統(tǒng)領西內吉烏斯(Cynegius)一項特別任務,接著授與西部兩位高階官員約維烏斯(Jovius)伯爵和高登提烏斯(Gaudentius)伯爵,要在他們的直接指揮下進行下列各項工作:關閉所有的廟宇,收繳或摧毀偶像崇拜的設施和工具,免除祭司的各項特權,沒收異教的產(chǎn)業(yè)充作皇帝、教會或軍隊的費用。等到全面查禁的行動停止,廟宇只剩空無一物的建筑,不再用來供奉偶像,政府必須加以保護,以免廟宇建筑遭狂熱分子破壞。很多廟宇都是希臘建筑最壯麗精美的瑰寶,就是皇帝本人也不愿損毀城市的華麗景象,破壞自己擁有的財物。這些碩大無比的屋宇可以保留下來,作為基督教勝利的永久紀念物。在藝術日益式微的狀況下,這些建筑物可以當做倉庫、作坊或集會場所之用?;蛟S那些廟宇的墻壁,經(jīng)過神圣儀式的凈化以后,用來禮拜真正的神,也可以消除古老偶像崇拜的罪孽。

只要這些廟宇存在一天,異教徒心中就暗自滿懷希望,希望再有一個朱利安掀起帶來吉兆的變革,好重建神祇的祭壇?,F(xiàn)在他們在皇帝寶座前苦苦哀求,根本發(fā)生不了任何作用 狄奧多西希望保留埃德薩(Edessa)這所廟宇當做公用,不久此地就成為一堆瓦礫,當然這種事也有令人可以相信的地方。只會增加基督教改革者的決心,要毫不留情連根鏟除迷信活動。歷經(jīng)幾位皇帝頒布的法律,表現(xiàn)出趨向溫和的跡象,在上位者雖冷淡與消極,卻無法堵住教會的精神領袖所領導或激起的宗教狂熱和掠奪風氣。高盧的圖爾(Tours)主教,神圣的馬丁 圣徒有次把一場普通的喪禮當成偶像崇拜的隊伍(就像堂?吉訶德一樣),然后很不智地施行了一次奇跡,親自率領忠實的僧侶,在面積廣大的教區(qū)毀棄所有偶像、廟宇和圣地的樹木。為執(zhí)行這項艱巨任務,賢明的讀者自可判斷,支持馬丁的行動究竟是神奇的力量,還是名利的刀劍。在敘利亞,被狄奧多里特(Theodoret)稱為圣潔而卓越的馬塞盧斯(Marcellus),是沉溺于使徒熱忱的一個主教,他決心將阿帕美亞(Apamea)教區(qū)所有宏偉的廟宇都夷為平地。當年修建朱庇特神廟的技術水準和牢固程度,卻阻撓他的破壞行動。巨大的殿堂坐落在一個高地上,四邊各有十五根周長十六呎的石柱,支持著高大的屋頂,圓柱由大石塊砌成,全部用鉛和生鐵灌澆,使用最堅硬和鋒利的破壞工具都難以損傷分毫。后來他們挖空石柱基礎,再放火燒掉在下面臨時撐住的木樁,終于使得石柱全部倒塌。此一困難任務以一個黑色神靈的寓言形式記述,雖然他無法擊敗基督教的工匠,卻也推遲了基督教的摧毀計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