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帶著三樣寶貝走進教室 愛心、激情與微笑。
林華民在許多教育報刊上我們經??吹竭@類討論:在21世紀,教師到底要擁有多少知識呢?以往人們常說:“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給學生一杯水?!爆F(xiàn)在看來這種觀點站不住腳。理由是在信息時代,擁有一桶水的教師仍然不夠倒給一個班級幾十位學生。又有人說,教師擁有的知識要像小溪里的水,源源不斷地流淌著更新著。也有人覺得這種說法過于保守,便提出“教師應當像自來水,隨心所欲地、永不枯竭地滋潤學生的心田”。照此下去,肯定有人會提出“教師要擁有大海般的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認為,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能夠擁有比學生多一點的水就已經不容易了。即便在某個學科領域里,教師比學生先學了多一點的書本知識,也未必有比學生更多的獨特思維、更快的思維速度。在這個“向孩子學習”的時代,教師再盡力,也無法超越一個教室里的幾十位學生所擁有的知識總量。因此,我們不能只關注教師擁有的知識量,更應該關注他們的教學觀念以及課堂教學能力。如果一位教師只擁有一瓶水,但倒水技術好,倒得準確無誤,也可以讓另一個同樣大小的瓶子注滿水;如果倒水技術不好,倒得不準,即便有一大桶的水也不一定能倒?jié)M一個小瓶子??梢?,教師“倒水技術”的好壞,即教師職業(yè)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教學效益的高低。
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的觀念,要把知識的單向傳授變?yōu)閹熒g的雙向交流,要學會充分利用學生學習水平差異所產生的課堂教學資源。而實現(xiàn)師生有效知識交流的前提是師生的情感交流。這個道理可以從以下案例中找到答案。
有一次,我偶遇十多年前的一位學生,他驚喜地說:“林老師,很久沒有見到您,我們同學都很想念您,特別是您給我們上的第一節(jié)課,我至今還記憶猶新?!薄笆鞘裁醋屇阌浀眠@么深刻呢?”我好奇地問道?!澳谡n前給我們介紹 周恩來總理妙答外國記者 的軼事時,學得惟妙惟肖,同學們都說很像周總理的口音,大家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非常佩服您 ”高興之余我靜靜地反思,原來,我的學生喜歡上我的課,是因為我在第一節(jié)課上的那個“才藝表演”讓他們佩服,讓他們對我有好感。
回顧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最讓我快樂的地方就是課堂。在那個小小的講臺上,我可以隨心所欲地表演自己的“才藝”,將自己所會的10種左右的琴,吹拉彈奏得讓學生著迷,還有那些永遠講不完的課前故事,都成為了建立深厚師生感情的基礎。
此外,在平常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師生情感的交流。在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我常常摸摸這位學生的腦袋,拍拍那位學生的肩膀(當然,男老師是不允許隨便拍女學生的肩膀的),告訴他們作業(yè)的“優(yōu)秀”之處,課堂表現(xiàn)“令人滿意”的地方;通過師生共同外出野營、共同參加文體活動、課間個別談心、課堂關注性提問、作業(yè)的激勵性評語、通過學生家長轉達老師對他們子女的期待等多種辦法,不斷加深師生的情感,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目的。
在課堂設計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機會,而且不能滿足于課本信息的交流,要保證課堂的信息量,力爭把現(xiàn)代物理發(fā)展的前沿常識、世界各國科技的最新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與物理相關的科技應用、科普知識、生活常識等引入物理課堂,讓課堂充滿鮮活的時代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