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鏢局不是江洋大盜

鏢局春秋 作者:古彧


大凡說起武功高強、依靠一身武藝謀生的人,大家都會和飛檐走壁的俠客、打家劫舍的江洋大盜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群體,鏢局的鏢師雖然也靠武藝謀生,但決不是江洋大盜!而且與江洋大盜是一對生死相克的冤家對頭。

江洋大盜一詞最早出現在《大清律》中。在清朝初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結束以后,基本上實現了國土的統(tǒng)一,時局相對穩(wěn)定下來。當然,我們所說的穩(wěn)定,實際上是說當時沒有了大規(guī)模的階級對抗,但盜賊活動卻是不可避免的。作為匪、賊、盜中的匪,是指揭竿而起與封建王朝公開挑戰(zhàn)的武裝組織;而賊,則是指一般的小偷小摸的暗竊;盜卻有“偷盜”和“強盜”之分,偷盜是暗竊,強盜則是明搶,強盜又分水、陸兩種,江洋大盜就是屬于水上的強盜。隨著人們觀念和習慣的改變以及口傳的演繹,在后來的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說起江洋大盜也就是指水陸兩種強盜了。為什么呢?因為江河湖海已經逐漸被人們延伸為另一種意義的“江湖”,一說到“江湖”,大家都心知肚明,它是一種相對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另一種民間稱謂,游離于普通老百姓與官府統(tǒng)治者之間。在這種情況下,普通老百姓眼中的江洋大盜也就沒有什么水陸區(qū)分了。

鏢局通常把自己的對手統(tǒng)稱為“賊”,鏢師所說的賊,就是指小股的匪、江洋大盜、偷盜這三種人的總稱。

有人把鏢局誤解為江洋大盜也是有著一定的背景和緣由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江洋大盜和鏢師都是習武之人,在古時候一般習武有著區(qū)域性和集中性,不是習武世家,就是寺院、道觀、武院,或者村練。有時候鏢師和江洋大盜說不定就是從一個地方習武后出來的人,并且多半是非常熟悉的,倘若按照習武的輩分細究起來,說不定還是同門師兄弟,彼此都知根知底,所以都不會做出很絕的事情來。鏢師與盜賊的這種淵源,一是給人們造成了誤解,把二者混為一談;二是奠定了雙方共事的準則,在做事中相互留有面子。

——這就是鏢局的職業(yè)定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