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頭?——每個男孩都會有的競爭心理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女孩與男孩的關(guān)心點決然不同。
剛剛認識了一群新朋友,女孩最想知道的是:我能與哪個小伙伴成為親密的知心朋友;而男孩迫切需要知道的卻是:誰是這群孩子的頭?
剛剛到了一個新的班級,女孩最關(guān)心的是:這些陌生的同學不會欺負我吧;而男孩更關(guān)心的是:誰是班主任?誰是班長?……
美國的艾里姆夫婦在名為《養(yǎng)育兒子》的暢銷書中也曾提到:“走進男孩的世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任何場合,男孩最關(guān)心的事情都是:誰是頭?”
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們只能說,這是由于男孩強烈的競爭心理造成的。事實上,從媽媽受孕那一刻起,“Y”染色體已經(jīng)決定了這個小嬰兒體內(nèi)有遠遠大于女嬰的睪丸素,在媽媽的肚子里,這些睪丸素便賦予了男孩不同于女孩的天性——冒險、爭吵、自吹、爭斗等。因此,強烈的競爭欲望是每個男孩的天性。
那,“誰是頭”與男孩的這種競爭天性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每個男人都有當頭的欲望,每到一個新的領(lǐng)域,男人之所以關(guān)心“誰是頭”,是因為他想知道這個新領(lǐng)域的規(guī)則是什么,當“頭”有什么具體的條件,然后與自己已有的條件對比,確定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與現(xiàn)在的“頭”去競爭。
因此,對于成年男人來講,這種天生的特性會演化成不斷進取的力量。但對于男孩來說,卻并非如此。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缺乏正確的引導,男孩不斷進取的天性或者會消失,或者會促使孩子走向相反的方向。
生活中,也許我們對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
男孩沒有好好學習,但又想考個好成績,于是他“買通”了坐在他旁邊的同學,讓他把寫上答案的小紙條給自己傳過來。
男孩競選班長失敗了,于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找了幾個“哥們兒”把他的競爭對手狠狠“扁”了一通。
……
其實,這些男孩就把競爭心理用“偏”了,而現(xiàn)實中,這種用“偏”、沒用在“正道”上的現(xiàn)象絕對不在少數(shù)。那責任怪誰呢?答案是:責任在家長。
如果家長告訴男孩,有競爭心理是對的,但一定要正當競爭,長大后,孩子就會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相反,如果家長鼓勵孩子的不正當競爭,孩子就會延著“彎路”成長——現(xiàn)在他就考試作弊、拉幫結(jié)伙,長大以后,他可能還會做出更離譜、更可怕的事情來。
競爭是男人的天性,一位研究行為哲學的專家曾說:“一場比賽結(jié)束后,你看到一個被打敗的男人在真誠地向?qū)κ肿YR,其實在這背后,這個男人想的是下一次如何把他打敗?!?/p>
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男孩這種過強的競爭心理,性別賦予他們巨大的能量,這是男孩的優(yōu)勢所在。因此,當你試圖想通過你的“高招”,對男孩進行重新“編程”時,你不如這樣做:告訴你的男孩要遵守競爭的規(guī)則——公平、公正、正當,然后就放手讓他去爭吧,這樣將更有利于這個小男子漢的成長!
給父母的建議
當你的男孩“競爭的苗頭”開始向外冒時,爸爸媽媽不要著急,更不用慌張。如果你巧妙地利用這個小家伙的這種心理,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教育男孩,原來就這么簡單!
方法一:讓你的男孩當“頭”
在丁丁家有一個習慣,每到周末,小男子漢丁丁就成了家庭的“監(jiān)督員”。但是這個監(jiān)督員與一般的監(jiān)督員不同,丁丁不監(jiān)督人們的壞行為,而是監(jiān)督、搜集爸爸媽媽的好習慣。
又是一個星期天,丁丁的監(jiān)督工作開始了,他滿屋轉(zhuǎn)悠,搜尋著爸爸媽媽的好習慣。
媽媽在做飯,丁丁像個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一會兒擇菜,一會兒幫媽媽收垃圾,忙得不亦樂乎。媽媽要炒菜了,廚房里油煙太大,于是媽媽對丁丁說:“丁丁,廚房里油煙太大,去客廳里尋找爸爸的好習慣吧!”
丁丁又來到客廳里,爸爸正在看電視,他拿起一根煙,剛想打著火機,看到丁丁過來了,便把煙放到了煙盒里。
……
晚飯后收拾好廚房,媽媽爸爸剛坐到沙發(fā)上,丁丁就過來了,很嚴肅地說:“爸爸,媽媽,我發(fā)現(xiàn)你們的好習慣了?!?/p>
媽媽放下遙控器說:“是嗎?說說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