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于思維,就是粗魯蠢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俄國作家 車爾尼雪夫斯基
引語
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在25萬兒童中選拔了1528名最聰明的孩子,測定他們的智商,調(diào)查他們的個性品質,并一一記錄在案,然后進行長期觀察和跟蹤研究,看看是不是聰明的孩子長大后都有所成就。
最后的跟蹤結果顯示,孩子們的成就大不一樣。在這些跟蹤對象中,多數(shù)人在事業(yè)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成為專家、教授、學者、企業(yè)家等成功的人,但也有罪犯、流浪漢、窮困潦倒者。
據(jù)特爾曼教授分析,排除機遇等社會因素外,失敗者幾乎都存在著某些不良的性格品質,有的意志薄弱、有的驕傲自滿、有的悲觀消極、有的孤僻而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總之,這些失敗者主要是因為個性欠缺而落伍,有的甚至走向成功的反面。由此可見,優(yōu)良的個性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作用巨大。
作為媽媽,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個性優(yōu)良,然而大多數(shù)孩子往往遇到困難就退縮、失敗過一次就懷疑自己、對別人的錯誤總是吹毛求疵……面對孩子的這些個性缺點,媽媽們應當做些什么呢?
本章介紹了很多優(yōu)秀媽媽培養(yǎng)孩子優(yōu)良個性的案例,同時還介紹了多種多樣實用的方法,相信每個媽媽閱讀之后,都會有信心培養(yǎng)出最棒的孩子!
個性一 自信
現(xiàn)象一:歡歡今年讀小學三年級了,學習成績還不錯。前兩天,學校組織知識競賽,一個班級選4名學生參賽,歡歡被選中了,可是她卻說什么也不去。老師讓歡歡媽媽回家好好做做歡歡的工作,可是,歡歡卻告訴媽媽,她不想?yún)⒓痈傎愂且驗榕卤荣愝斄藭G人。
現(xiàn)象二:小麗的數(shù)學成績很差。一天晚上,小麗在做一張數(shù)學卷子,其中有3道應用題不會做。爸爸給她講了一遍,她沒聽明白,又講了一遍,她還是沒聽懂。爸爸有些不耐煩,于是媽媽又過來為女兒講,講了很長時間,小麗才終于弄明白這道題怎么做了。但是,晚上睡覺前,小麗卻哭著對媽媽說:“媽媽,你說我怎么這么笨呢?那么簡單的題我都不會,我覺得活著一點都沒有意思?!甭犃伺畠旱脑?,小麗的媽媽很著急,怎樣才能讓孩子自信起來呢?
專家分析
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如果孩子是個自信的人,那么他就會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于嘗試,樂于接受挑戰(zhàn);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會在任何事面前表現(xiàn)出柔弱、害羞、恐懼的心理,不敢面對新的事物,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從而失去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fā)展。而且,長期缺乏自信會讓孩子產(chǎn)生“無能”的感覺,產(chǎn)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那將是很可怕的。
一位困惑的媽媽曾這樣寫道:
我對女兒的教育一直比較講究方法,女兒做事時,我總是鼓勵她,而且從來不打罵女兒。可就是這樣,女兒在外人面前還總是表現(xiàn)得不自信。比如,我?guī)е畠撼鲩T,路上遇到了同事,同事夸女兒說:“你長得可真漂亮”,女兒會馬上反駁道:“我長得不漂亮,我長得很丑?!保蝗绻聠査骸澳銓W習怎么樣?”女兒的回答總是:“不好,我學習不好?!?/p>
其實,女兒確實長得很好看,而且學習成績也不錯,一直是班里前三名。這個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讓她如此的不自信呢?
家庭教育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信心,往往就是在家長的不當教育下,慢慢消失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信奉“不怕人笑話,就怕自己夸”,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進步,一些家長天天忙著去割孩子那所謂的翹起的尾巴、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缺點說起來是如數(shù)家珍、一些家長經(jīng)常在外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性格中負面的東西、還有一些家長則專門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做比較,從而使孩子大受打擊。
因此,孩子在生活中聽到的大多不是“不錯、很好、有進步、你能行”,而是“真笨,怎么就不如別人;你怎么把房間搞得這么亂;你就是不愛說話;不要以為這一次考了100分,就能次次考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