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屢教不改,這種情況都發(fā)生好幾次了。這時,我不得不反思,這個小家伙在想些什么呢?有一次,趁孩子高興,我小心地問他:“你看你現(xiàn)在多乖呀,可是為什么家里來客人時,你就淘氣、不聽話呢?”
“你光和客人說話,真沒意思!老是叫我到那邊去,好像我是個討厭鬼似的。這太沒意思了!我也想和客人講話。”孩子委屈地說。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要是早了解這些,孩子就不用受前幾次的皮肉之苦了。于是,后來家里再來客人時,我就會這樣對孩子說:“朗朗,看叔叔來了,先給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給客人端茶,好嗎?”漸漸的,孩子果然變得很懂禮貌。
讓他幫助做點(diǎn)事情,這樣,孩子以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滿足,就會更努力地遵從父母的要求。
還有,要先把孩子介紹給客人,承認(rèn)其存在的價值之后,再吩咐他說:“到隔壁房間去畫一幅畫來給客人看看”,等等。給孩子提出各式各樣的“課題”,他會干得很起勁。
想想家里來客人時,孩子表現(xiàn)出的不禮貌情緒,不正是對我們忽略他的反抗嗎?這時,與其讓他想盡辦法設(shè)計(jì)各種引起別人注意的“詭計(jì)”,我們不如一開始就把他“小主人”的位置擺出來,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想要與客人接觸的心理,又能使孩子養(yǎng)成禮貌待客的好習(xí)慣。
方法二:讓孩子學(xué)會互換角色
在教育孩子對待客人要有禮貌時,如果用道理不能說明的話,我們不妨讓孩子真正體會一下做客人的感受。
一位女士在教育其小侄女時很有心得:
我與小侄女關(guān)系很親密,有一次家里來了客人,小侄女卻一個勁地吵鬧,不理會客人的招呼。第二天,小侄女到我家來做客時,我沒有像往日一樣用果凍、薯片等好吃的來招待她,而是對她不理不睬??吹轿疫@樣對待她,小侄女委屈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時我才對她說:“姑姑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興了?那昨天來的那位客人跟你說話,你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興呀?”小侄女似乎聽明白了,以后家里來了客人,她不但會主動打招呼,有時還會將自己的水果拿出來招待客人呢。
方法三:適時制止孩子口出惡言
“你是豬,你白癡!”
“叔叔,你的嘴巴好臭!”
“媽媽,這個新娘好丑!”
當(dāng)這些話冷不防從孩子的嘴巴里說出時,恐怕爸爸媽媽一定窘得想鉆進(jìn)地洞里。
其實(shí),孩子所說的話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傷害別人。但要避免出丑,媽媽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什么樣的話該說,而什么樣的話不能說。因?yàn)?,?dāng)孩子再大一點(diǎn)時,需要學(xué)的不再只是“請”和“謝謝”,而是以正確的態(tài)度處理和成人的關(guān)系。
比如說,孩子在婚宴上當(dāng)著新娘面說她很丑,媽媽可在事后告訴孩子,不一定要當(dāng)場、馬上把所有的感覺講出來,如果只想說給媽媽聽,附在耳邊說就好。
也要教孩子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感受與反應(yīng),可問孩子:“如果別人也這么說你,你會不會很難過?如果會,就不要這么說。”
和孩子討論他人的情緒感覺,建議他使用文雅有禮的語句,會比純粹的斥責(zé)更有效。
方法四:在家練習(xí),回家表揚(yáng)
如果今天媽媽要帶孩子會見一位朋友,在出發(fā)之前,媽媽可以和孩子做一個提前練習(xí)。如媽媽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么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么”,讓他想象見面時的場景,然后再先練習(xí)一下。
見了面,要給孩子留時間,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如果過了將近一分鐘,孩子還是沒有向朋友打招呼,媽媽應(yīng)該鼓勵孩子把先前練習(xí)過的話說出來。如果孩子因害羞而一時怯場,讓孩子點(diǎn)點(diǎn)頭、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媽媽要極力贊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爺爺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逼鋵?shí)孩子都很精明,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