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節(jié):海灣戰(zhàn)爭(5)

薩達姆傳 作者:(美)巴拉吉


57 美國進出口銀行,該機構(gòu)董事會非洲和中東代表處的備忘錄:《伊拉克國家評估及進出口銀行計劃的推薦意見》,1984年2月21日,國家安全檔案館藏。

58 美國胡佛研究所:《喬治-舒爾茨傳》,https://www-hoover.stanford.edu/bios/shultz.html(摘于2004年12月12日)。

59 美國中央情報局:《伊拉克的國家安全目標》,1988年12月,第iv頁。

60 吉姆-霍格蘭:《‘斯塔克’號被擊沉》,《華盛頓郵報》【美】,1987年5月29日。

61 優(yōu)素福-M.易卜拉欣:“伊拉克說美國向伊朗提供了其計劃中的襲擊方案”,《紐約時報》【美】,1988年7月1日。

62 美國中央情報局:《伊拉克的國家安全目標》,1988年12月,第v頁。

63 安德魯-科伯恩和帕特里克-科伯恩合著:《薩達姆-侯賽因:美國人的心頭之患》(倫敦:Verso出版社,2002),第84頁。

64 優(yōu)素福-M.易卜拉欣:《伊拉克威脅阿聯(lián)酋和科威特的增產(chǎn)石油行為》,《紐約時報》【美】,1990年7月18日。

65 《伊拉克的心腹之患》,《紐約時報》【美】,1980年7月26日。

66 優(yōu)素福-M.易卜拉欣:《伊拉克尋求在石油輸出國組織里扮演更大角色》,《紐約時報》【美】,1990年6月28日。

67 邁克爾-R.高登:《激烈戰(zhàn)斗之后,伊拉克軍隊侵入科威特首都》,《紐約時報》【美】,1990年8月2日。

68 安德魯-科伯恩和帕特里克-科伯恩合著:《薩達姆-侯賽因:美國人的心頭之患》(倫敦:Verso出版社,2002),第84-85頁。

69 邁克爾-R.高登:《激烈戰(zhàn)斗之后,伊拉克軍隊侵入科威特首都》,《紐約時報》【美】,1990年8月2日。

70 R.W.埃普爾:《赤裸裸的侵略》,《紐約時報》【美】(1990年8月2日)。

71 伊萊恩-西奧利諾:《最野心勃勃的阿拉伯人:薩達姆-侯賽因》,《紐約時報》【美】,1990年8月5日。

72 杰里-M.隆著:《薩達姆的口水戰(zhàn):政治、宗教以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奧斯?。旱驴怂_斯大學出版社,2004)。

73 伊萊恩-西奧利諾著:《非法政權(quán):薩達姆-侯賽因在海灣危機中尋求更大權(quán)力》(紐約:John Wiley Sons出版公司,1991)。

74 埃夫拉伊姆-卡什和伊奈利-勞齊合著:《薩達姆-侯賽因的政治生涯》,第二版(紐約:Grove出版社,2002),第245頁。

75 薇薇安-瓦爾特:《薩達姆不會死》,2001年1月18日,https://www.salon.com。

76 安德魯-科伯恩和帕特里克-科伯恩合著:《薩達姆-侯賽因:美國人的心頭之患》(倫敦:Verso出版社,2002),第13頁。

77 《無盡的折磨:1991年伊拉克起義及后續(xù)事宜》,人權(quán)觀察組織,1992年6月,https://www.hrw.org。

78 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688號決議文件,1991年4月5日,https://www.un.org。

79 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687號決議文件,1991年4月3日,https://www.un.org。

80 杰里米-哈迪:《墮落的政策》,《衛(wèi)報》【英】,2000年11月18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