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婆婆的喪事

我與李宗仁 作者:李秀文


一九四二年,德鄰在重慶開會結(jié)束后,請假十天回桂省親。婆婆年高體弱,德鄰不忍離開,但假期已滿,不得已又回桂林,等飛機回重慶。誰知天氣關(guān)系,飛機遲遲不到,德鄰遂又折回鄉(xiāng)間。此時母親突然病重,德鄰再不忍離開,終日陪侍在床前。一晚半夜,婆婆溘然長逝,享年七十六歲。德鄰悲不自勝,頻頻說道:“身為兒子,少小外出,戎馬半生,未得奉孝母親,溘然棄養(yǎng)?;貞浤赣H教言,訓(xùn)我以國事為重,言猶在耳,本意做一番事業(yè)之后,引退還鄉(xiāng),侍奉老母,誰知道子欲孝而親不在!”他悲痛之極,遂急電中央續(xù)假十日,在家遵舊制成殮,守靈開吊。

婆婆喪事之隆重,實為空前盛況。

德明大伯說,母親一生含辛茹苦,生時有福留給后人,如今百年歸天,豈能節(jié)省。便放手大辦喪事,德鄰亦不忍勸止。其實,當(dāng)時我家已非一般,欲罷也不能。中央已派人來為之成立治喪委員會( 蔣介石親自來電托李濟深代表他做治喪委員會主任 )。隨著,上自中央,下至地方機關(guān)團體,亦都派專人來設(shè)祭憑吊。蔣介石以及各政府大員都紛紛來電致唁。

所有各界知名人士數(shù)百多人送獻的挽聯(lián)多副,只記得部分,其中:

蔣中正的是:

大地遍干戈正倚賢郎同掃蕩

寸心懷饑溺遙瞻慈范更低徊

于右任的是:

墨徑從戎攘夷勛業(yè)稱微管

蓼莪增痛告廟文章足報刊

馮玉祥的是:

羨哲嗣之大才緯武經(jīng)文督師殲寇奇勛著

痛慈母兮隔世丸熊封鲊教子精忠懿范垂

李濟深的是:

舉世說奇勛百戰(zhàn)歸來暫息征塵悲陟屺

懿徽聞令母八旬壽考徒瞻遺像悵登堂

蔡廷鍇的是:

仁愛仰慈暉登七十古稀瑤島遞歸真漓水長流心倍惋

故交欽哲嗣立百戰(zhàn)勛績精忠垂母教北堂歸侍痛宜深

李四光的是:

奇功何讓滅匈奴百戰(zhàn)艱辛養(yǎng)老樂余年慈訓(xùn)有方宜受福

懿范豈惟封魚鲊一生純樸淳風(fēng)敦薄俗母儀奕葉水流芳

徐悲鴻的是:

福壽全歸富有龍韜看哲嗣

云山遠隔難隨鶴駕獻生芻

田漢有挽詩一首:

徐州轉(zhuǎn)戰(zhàn)迄今茲,上將歸來鬢半絲,

帶甲慈幃猶戲彩,一時千載未為遲。

幾回敵潰不成軍,孰致將軍不世勛,

雄師盡掃倭氛日,家祭應(yīng)先告太君。

當(dāng)時,家中至親、五服之外,凡屬附近鄉(xiāng)親,都一律出動,著手治喪。先是開堂設(shè)靈,一連三日,除政府官員祭奠外,方圓數(shù)十里,不論男女老幼,人手一炷香一吊紙,都來跪拜,有頻頻拭淚、默默哀傷的,更有痛哭失聲的,都是平日受過婆婆恩惠的。就是平時不曾受到好處的,也趁機會來趕鬧熱,當(dāng)作百年難逢一次的盛會。

這三天,照例大開筵席,來人如潮,開筵亦如潮。村中男人都來幫廚,殺豬不計其數(shù),只好把打谷桶都抬來盛豬肉,那盛況我也是事后才知道。因為我們做孝子孝婦,成日跪跪拜拜,謝祭哭靈,連日來燈火通宵達旦,我們已不知甚白晝黑夜了,有時張眼一看,只見個個眼紅鼻腫,好似失了魂魄。

鄉(xiāng)中老人高壽逝世,凡有來吊紙的,吃罷酒飯,必例行發(fā)給壽碗。我婆婆屬福壽雙全,富貴命歸,更自不同些,按人頭發(fā)壽碗。鄉(xiāng)間有些人,有的出于悼念之心,天天來憑吊,有些人則是趁此多得一頓飽餐,因為每席都有幾大碗肉。于是有人便傳為美談,說頭老夫人生時積福,百年升天,還照顧我們窮人家,一個月不需買菜買肉。其意思是,只需一炷香燭,便可獲一家飽餐,一連幾天“打包”( 鄉(xiāng)中凡是做客吃酒,都興“打包”——把肉菜包回去 ),豈不是有許多肉食了。有人竟然用水桶一邊挑肉一邊挑碗回去。我家是一概聽便,來者招待。此時用錢真如流水,一切都如流水啊!

還有做孝服,五服之內(nèi),姑舅表親的全做孝服,上下鄉(xiāng)親則發(fā)白帶圍腰,還處處帳掛孝幔,光是白布就用去幾百匹以上。

德鄰眼看太鋪張了,便說:“國難期間,一切從簡為宜。”但是德明大伯說:“你在外面做你的官,管你的百萬官兵;但是在家里,可得由我做主,無論如何,我要把娘的喪事辦得要怎么好看就怎么好看,只要對得起老人家,賣田都不在乎。何況中央還派了這么多官員來主持喪事?!钡锣徱材魏尾坏?,只好由他。

靈堂也要設(shè)男女兩大廳,女人們舉哀是號啕大哭,男人們則是眼淚漣漣。一連三四日,人人已疲憊不堪??墒敲看伍_奠,無一人不到,否則便是不孝。小孩們也一律由大人領(lǐng)著跪拜。

德潔隨德鄰回來奔喪,按照我家規(guī)矩,每次開堂祭奠,她都和我同在一起。有一次跪拜的時候,她本在我后面,因要跪到我的前頭,她的手幾次把我的頭發(fā)撩撥得飛痛,我一時性起,把她的手擋開,并對她瞪了一眼說:“你放規(guī)矩點!”她臉立時飛紅,說我打了她。以后德明大伯便叫她隨著男人那邊去拜奠,誰也不敢多言。德鄰也不怎么樣。

外面?zhèn)髡f我打了她,其實,并非如此。只不過在婆婆喪事之時,我居然對她訓(xùn)斥,對她來說,也夠不體面了。

與家中開奠的同時,桂林也開奠三天,是在東鎮(zhèn)路德鄰寓所舉行的,全由治喪委員會主持,便于中央及地方來人,因交通車輛關(guān)系不能個個下鄉(xiāng)盡禮,每日也是車水馬龍,三天之后,還來人不斷。

治喪會收到的挽聯(lián)、挽詞、唁電、唁函、祭文、誄文等,總計不下千數(shù),從廚房、側(cè)屋一直掛到大門外。

出殯那天,更是人山人海。靈柩由數(shù)十親丁抬起穩(wěn)步而行,所有孝子、孝婦、孫男、孫女、侄男、侄女,以及姑舅表親等,一律按親疏隨靈,舉哀盡禮,婦女則放聲痛哭,家中女親眾多,一時哭聲震天,鄉(xiāng)親想起婆婆生前好處,亦為之泣下和嘆息。

送葬的人多,觀光的人更多,公路兩旁,分列兩行接成一里多長的人墻,人人腰圍白布,目送靈柩至墳地還不散。靈柩前面,有成百軍樂隊和本鄉(xiāng)村的幾十名吹鼓手吹奏。至于燃放爆竹、撒紙錢,則由十?dāng)?shù)鄉(xiāng)親專管。葬禮之盛,傳為一時之最。

喪事過后,一連多日,家中還忙亂不堪。我胃痛發(fā)作,只好臥床休息,而德鄰于婆婆入土之后,就要匆匆趕回重慶。這個家,頓時冷落下來,只剩得一片凄涼,空屋中的鴿子,咕咕咕,不斷地叫得人心酸。

那年我住在鄉(xiāng)間的時間最長,直到桂花街的新樓落成,我才上桂林遷入新屋。

在桂花街住的這兩年,我還變得很迷信,尤其當(dāng)我看到外面難民滿街,馬路旁邊睡滿骨瘦如柴的老人孩子,還有斷手折足的傷兵,我會驀然想起丈夫。自從婆婆去世以后未見過面,如今他在老河口五戰(zhàn)區(qū)任司令,他打起仗來,身先士卒,臺兒莊一役雖說打得鬼子慘敗,但以后又會怎樣呢,保得住戰(zhàn)火中平安無事嗎?因此常叫侄媳陪我到伏波山、疊彩山去燒香拜菩薩,保佑我在抗日前線的丈夫和遠涉重洋的兒子平平安安。這兩年,自己雖住得舒服,但無時不是憂心忡忡,生怕大難臨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