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
這些香港大事,吳宇森都一一見證了。那時候的吳宇森,是個躲在被窩中尋夢的男孩。
“我十歲、十一歲的時候,最喜歡用毛筆在玻璃上畫小人兒,然后拿一床被蓋著自己,再找一個電筒來,把它開著照在玻璃上,這樣影像就會投射在墻壁上,一動一動的,就像放電影一樣?!?/p>
“電影”兩個字,對于吳宇森來說就像哈利·波特的魔咒,只要經(jīng)他口中一說出來,大導(dǎo)演的頭上,就像給加冕了一圈金燦燦的光環(huán),映照得一臉的華彩。他眉梢與嘴角的笑意,告訴我們,什么叫做熱忱。
然而,因為對電影的迷戀,吳宇森成了父母日夜擔(dān)憂的逆子。
吳倬云身為一位文人,對兒子的期望很容易理解。而吳宇森的媽媽,可是個標(biāo)準(zhǔn)電影迷,為什么也極力反對兒子追尋他的電影夢呢?
原來,那又是另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
話說吳倬云從廣州移居香港不久,便患上肺病,一直不能工作。整個家庭的重?fù)?dān),就落在吳媽媽身上。
吳媽媽是個讀書不多的家庭婦女,卻憑著她勤勞的一雙手,日間到石礦場敲石頭,夜半挑燈替人補衫、織毛衣,把四個兒女拉扯長大。
因為嘗透了生活的苦,更明白知識的重要,吳媽媽望子成龍之心,自然比一般母親更加強烈。眼看兒子有書卻不好好讀,整天只顧迷電影,吳媽媽擔(dān)心不已。
吳宇森卻自幼耳濡目染,承傳了父親的堅毅。
“爸爸媽媽雖然很擔(dān)心我的將來,力勸我不要迷電影,但我這個人就是執(zhí)著,自己一旦肯定了志向,就一直走下去,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