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領域中,對風險的研究由來已久。風險是什么?如何對風險進行測量和規(guī)避?在過去的幾百年中,學者們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本書的第1章題為“風險的定義”。我們對風險進行界定,并解釋了風險意識對企業(yè)經營和投資的意義。第2章題為“對風險的關注”,我們介紹了瑞士著名的數(shù)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 1所做的賭博實驗。正是通過這一實驗,伯努利奠定了傳統(tǒng)的風險管理理論的基礎。按照這一理論,凡是符合良性效用函數(shù)條件的個體在面對風險的時候都能作出理性的判斷。第3章的標題是“對風險的思考”。在這一章中,我們分析風險規(guī)避的案例,并且得出結論:“面對風險,人們并不一定能作出理性的回應”。本章我們特別關注行為經濟學及金融學的研究成果對風險管理的意義。第4章“如何測量風險?還是討論傳統(tǒng)經濟學,關注風險測量模型及投資回報測量模型的發(fā)展。
需要提及的是,這四章并沒有太多地涉及風險管理的問題。書中所用的語言,例如“效用函數(shù)”、“風險趨避系數(shù)”等,都是經濟學中的常用術語,但是對普通讀者來說或許有一點抽象。至于風險管理,在第一部分中只提到了風險的一般知識,以及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我們還研究了人類的行為,以及如何針對這些行為制定風險管理制度,了解了制度為什么往往不能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