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超脫之道(1)

道德經(jīng)今解:道家思維活學活用(插圖珍藏版) 作者:袁頸松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譯文】

得失名利的心太重,受寵受辱都會感到驚恐。畏懼禍患的心太重,也會常常驚恐不定,身心不寧。

為什么說受到榮寵或屈辱都會使人產(chǎn)生驚恐的心理呢?

這是因為名利心太重使人格卑下,得到榮寵則感到驚喜萬分,失去榮寵則感到恐慌萬分,這就叫做寵辱若驚。

為什么我們會畏懼災禍呢?

之所以會畏懼災禍,是因為我們常??紤]自身的安危,

如果我們不考慮自身的安危,還擔心什么禍患降臨呢?

【道家思維】

在道家思維中能夠作到 返樸歸真 只是一種比較初級的境界,至高的心性修養(yǎng)境界是 忘我無我 。

忘我無我 就是不僅要清除掉思想上的種種雜念,而且也要將 我 這個雜念產(chǎn)生的根源去除掉。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使雜念不至于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真正達到 忘我無我 境界的人是無畏無欲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隨遇而安,身心逍遙,無拘無束。

【思維案例】

超 越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記載西齊弗弗的故事。

西齊弗弗因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懲罰,降到人世間來受苦,他的懲罰是:要他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山。每次,西齊弗弗費了很大的力量把那塊巨石推到山頂,石頭都會自動地滾下來。于是西齊弗弗又要把那塊巨石往山上推。這樣,西齊弗弗所面臨的是:永無止境的失敗。

大神要懲罰西齊弗弗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靈,使他在 永無止境的失敗 命運中,受苦受難,不得解脫。

可是,西齊弗弗不肯認命,每次,在他推著巨石上山時,大神都用思想來打擊他,告訴他不可能成功,西齊弗弗卻不肯在成功和失敗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著:推石頭上山是我的責任,只要我把石頭推上山頂,我的責任就盡到了;至于石頭會滾下來,那不是我的事。因此當西齊弗弗努力地推石頭上山時,他心中顯得非常平靜,因為他安慰自己:明天還有石頭可推,明天還不會失業(yè),明天還有希望。

大神見無法再懲罰西齊弗弗,最后也只得放他回天庭。

【原文】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譯文】

所以,能夠把天下安??吹帽葌€人安危更重要的人,才具有遠大的社會使命感;

能夠做到關心天下利益超過關心個人利益的人,才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道家思維】

獨善其身是道家常常被世人所詬病的一點,對此道家也不予辯解,而是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其實道家思維所追求的 忘我無我 不同于儒家的 公而忘私 ,它是一種絕對沒有任何現(xiàn)實功利性的精神境界。道家思維無意以崇高偉大標榜自我,不主張追求什么永垂不朽的虛名。偉人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而道家則是興致所至,順勢而為,既不會為兼濟天下而奮斗,也不會為獨善其身而避禍,有的只是一團純樸的自然氣息。

【思維案例】

自然的慈悲

日本的白隱禪師,是位生活純凈的修行者,因此受到鄉(xiāng)里居民的稱頌,都認為他是個可敬的圣者。

有一對夫婦在他住處附近開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不料,夫婦倆發(fā)現(xiàn)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

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好端端的黃花閨女,竟做出不可告人的事。在父母的逼問下,她起初不肯招認那個人是誰,但經(jīng)過一再苦逼之后,她終于吞吞吐吐說出 白隱 兩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只若無其事地答道:

就是這樣嗎?

孩子生下來后,就被送給白隱。此時,他的名譽雖已掃地,但他并不以為然,只是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