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chì勒lè歌gē
北朝民歌
敕chì勒lè川chuān①,
陰yīn山shān②下xià。
天tiān似sì穹qióng廬lú③,
籠lǒng蓋gài四sì野yě。
天tiān蒼cāng蒼cāng,
野yě茫máng茫máng,
風fēng吹chuī草cǎo低dī見xiàn④牛niú羊yáng。
【注釋】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個游牧民族,活動在今甘肅、內蒙一帶。
②陰山:就是大青山,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東西走向。
③穹廬: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即蒙古包。
④見:同“現(xiàn)”,呈現(xiàn)。
敕勒族居住的平川,在陰山腳下,天幕像圓頂氈帳一樣,籠罩著遼闊草原的四面八方。
藍藍的天空廣闊無邊,遼闊的草原茫茫無際,風兒吹過草兒低,現(xiàn)出了一群群肥壯的牛羊。
這首古代民歌,反映的是陰山一帶祖國山川的壯麗景色和敕勒族的游牧生活,意境開闊,感情真摯,描繪了一幅遼闊、富饒而壯美的草原畫卷。
寫草原,十分概括,抓住特點;寫天空,突出它的空曠高遠;寫草原,極力形容它的遼闊無邊,草肥牛羊壯。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風格雄渾樸實,語言樸素,在寫景之中洋溢著對祖國山川深深熱愛的情感。
【閱讀訓練】
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敕勒川()AlèBlèi
②風吹草低見牛羊()AxiànBjiàn
2這首古代民歌,反映的是陰山一帶祖國山川的壯麗景色和的游牧生活,在寫景之中洋溢著對祖國山川的之情。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句話中有動有靜,描寫的景物非常美,請你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好嗎?相信你能行。
原始游牧部落——敕勒族
敕勒,中國古代民族,屬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稱赤勒、鐵勒、高車、丁零(丁靈)、狄歷。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在冒頓單于時臣屬于匈奴。南遷入中原的敕勒被稱為丁零。鮮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故稱之為高車。漢朝擊潰北匈奴之后,敕勒的地域開始南移,與中原的漢人交往。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后,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動于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qū)。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權。
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用鮮卑語唱的牧歌,后被翻譯成漢語。敕勒人在北魏時期大量參加鮮卑人與漢人的戰(zhàn)爭,其中大部分人和丁零人一起逐漸融入漢族。
敕勒中北方的一部臣服突厥汗國,后來成為回紇,是現(xiàn)代維吾爾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