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在早期教育中的掙扎(4)

男孩不該走的路 作者:(美)丹·金德倫


生,可以用兩項發(fā)展上的重要差異來說明。第一,男孩的成熟期比女孩稍晚。第二,男孩的活動力較高,且對于沖動的控制發(fā)展較緩。這種發(fā)展過程是生物性的,父母與師長的教育方式雖然會有所影響,但極其有限,最多提供輔助或阻礙的功能?,F(xiàn)代科學家在討論先天與后天的問題時,經(jīng)常強調(diào)生物力量與經(jīng)驗之間的關系雖十分緊密,卻無法清楚區(qū)辯。對于丟球或攀爬等活動,男孩較容易在一開始時覺得樂趣無窮,但之后因為受到鼓勵,會逐漸培養(yǎng)出興趣,并發(fā)展出更高超的技巧。同樣的,因為受到神經(jīng)優(yōu)勢的影響,女孩較容易對于閱讀與語言發(fā)生興趣,而當她受到鼓勵時,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逐漸增強。影響發(fā)展的因素包括生物的以及文化的,兩方面的影響互相融合,成就了孩子的發(fā)展歷程。先天與后天的力量是無法分開的。

因為女孩成熟較早,讓她們較早完成認知技巧的發(fā)展。她們學習事物的名稱(如顏色的名稱)較快,也知道如何做簡單的運算。因此,在剛進入一年級、老師們準備開始要施行一系列閱讀教學時,比起男生,女孩們的準備更為充分。在這些為發(fā)展日后閱讀能力所需的技巧訓練中,許多男孩在一開始就落后女孩許多,使得這些男孩在低年級時經(jīng)常被錯誤歸類,被認定有學習上的障礙。

許多相關的研究指出,就活動力的高低而言,學齡前的性別差異并不大。在此,我們所謂的活動力是指原發(fā)的活動力,也就是當人在跑、跳時的生理活動程度。換句話說,也就是當孩子愈逼近學齡時,生理活動程度的差異性才開始增加。近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之所以會造成差異,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于社會互動的影響。當一群男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行為形態(tài)與只有一個男孩的情境十分不同。男孩子們會互相模仿,尤其是在他人展現(xiàn)具有挑釁意味的行動時。當然,這項結果的特性與其他的性別差異相同,也有許多女孩會比男孩更有活力。但平均而言,在教室中,一個男孩的活動力會大于四分之三的女孩,而且班上最好動的孩子大部分是男孩。而即使是最活潑的女孩,也相對不會肆無忌憚地放縱,而這是男孩子常表現(xiàn)出的行為。

如果討論的是活動力的極端現(xiàn)象,例如過動兒,兩性之間的差異更為明顯。大部分的研究都發(fā)現(xiàn),在被診斷患有“專注力缺失過動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孩子中,男孩是女孩的二到四倍。田納西州有一項針對8258 名兒童所做的研究,對象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所有的學生分別就讀于同一郡中的六個學校。約有4% 的男孩被診斷出患有過動癥,但只有少于1% 的女孩有相同的問題。以這項研究為例,在一個約為二十五人的班級中,就會有一名患有過動癥的男孩。所有讀過小學的人幾乎都會有一種印象,就是有學習障礙的幾乎都是男孩。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有一天用憐憫的語氣問道:“為什么壞學生都是男生?”根據(jù)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男生被叫到心理輔導室的次數(shù)約是女生的四倍。

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如果八歲的男生與六歲的女生一起學習,大部分被認為有學習障礙的男生會不治而愈(約有60% 到80% 的學習障礙者是男性),因為學習障礙的診斷是以閱讀能力與同年齡的智商做比較(智商可以利用測試得出)。在過去數(shù)十年來,紐約的道德文化學園(Ethical CultureSchool)接受五歲大的女孩入學,但男孩必須得等到六歲,最大的原因,即在于考慮男女在發(fā)展上的差異。但后來有家長持反對意見,因為有些家庭中有五歲大可以進學校的男孩,而且家長堅持早期發(fā)展的必要,使學校最后放棄這項作法。

在美國,至少在某些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中,就嘗試設計以藝術為基礎的課表,使用圖像式的教學法來訓練閱讀能力,以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法。有一次,一位學校的行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