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網(wǎng)站的主頁設計,以及《個人電腦》(PCMagazine)等媒體對谷歌搜索威力的報道,在硅谷引發(fā)了對谷歌的熱議。天使投資人羅恩·康威記得,在網(wǎng)景創(chuàng)始人肖恩·范寧(ShawnFanning)舉辦的一場招待會上,當時還不為人知的布林和佩奇,走到這位已成為數(shù)字革命顯著人物的海報男孩身邊,問道:“當雜志封面人物的感覺怎么樣?”
“你們這些家伙的搜索產(chǎn)品的確很酷,”范寧回答道,“將來你們會比我現(xiàn)在更加有名!”
丹尼·沙利文(DannySullivan),一位1996年離開報紙出版網(wǎng)絡時事通訊《搜索引擎觀察》(現(xiàn)名為《搜索引擎園地》)的前記者,也可看做是一個最接近搜索引擎界的仲裁人,他至今還記得當初對谷歌的議論。最初的搜索引擎——AltaVista,Highbot,Lycos,Excite,Infoseek,GoTo,Yahoo——對成為圈住用戶的“黏人的門戶網(wǎng)站”更感興趣,從而淡化了對搜索的關注。這些引擎在進行搜索時,并非不偏不倚,而是允許廣告商購買通向最靠前的搜索結果的路徑。與此相對,谷歌“真正致力于搜索”,并拒絕讓廣告商歪曲搜索結果的“科學性”。
盡管他們年紀輕輕——當時26歲——而且把焦點緊緊地放在受教育上,但布林和佩奇對搜索用戶可能想要什么特別清楚。他們摒棄了美國在線、雅虎和微軟的MSN所信奉的常規(guī)智慧,即創(chuàng)建門戶網(wǎng)站并試圖讓用戶待在有一系列內(nèi)容的圍墻花園里。他們相信正確的方法是讓用戶離開谷歌,盡快到達自己的搜索目的地。他們拒絕了想在搜索結果旁邊放置橫幅廣告的廣告商,因為橫幅廣告會減緩搜索結果的出現(xiàn),這并不是搜索本身所要的,而且會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在20世紀90年代末,當彈出廣告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網(wǎng)絡廣告時,谷歌創(chuàng)始人讓谷歌工具條予以攔截。他們謝絕在最有價值的廣告位——即含有搜索框的整潔的谷歌主頁——放置房地產(chǎn)廣告。
布林和佩奇對廣告持抗拒態(tài)度,是因為他們二人和當時的Webheads(網(wǎng)絡大腦)以及許多參加“燃燒者”(BurningMan)狂歡節(jié)儀式的人們有共同的反感:廣告就像一個粗魯無禮的陌生人,突然打斷人們的談話,要賣給你一些你既不想要也不需要的東西。“這些家伙反對廣告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有一種純粹主義的觀點?!笔├氛f。和一些“燃燒者”狂歡節(jié)儀式的參加者一樣,佩奇和布林有點“古怪”——沒有比這更貼切的詞了。巴里·迪勒(BarryDiller)是互動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其公司是一個類似Expedia和Ticketmaster這樣的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集合體。他回憶起在谷歌早期拜訪佩奇和布林的情形:當他們交談時,迪勒看到佩奇并沒有從他的個人掌上電腦上抬起頭,心里有些不安;布林則遲到了,還劃著直排輪滑?!叭绻阍谝粋€20人的屋子里,看到有人在使用個人掌上電腦,那是一回事,”迪勒回憶道,“我對拉里說,‘這樣是不是很乏味?’”
“不,我很感興趣,我經(jīng)常干這個。”佩奇說。 “好啦,你不能做這事,”迪勒說,“要懂得選擇?!?/p>
“我將要作出選擇,”佩奇不帶感情地說,仍然沒有把頭從他的手提電腦上抬起。
“于是我同謝爾蓋交談起來。離開時我還在想,他們那種天生的沉著確實比絕大多數(shù)人都強?!?/p>
兩位創(chuàng)始人可能并沒有關于如何用谷歌賺錢的任何線索,但他們清楚,他們的使命就是創(chuàng)建一個偉大的搜索引擎,并且免費提供搜索。蘇珊·沃西基,這位把車庫租給谷歌創(chuàng)始人的工程師,后來成為谷歌第18號員工并把自己妹妹安妮介紹給了布林。她說谷歌創(chuàng)始人“有一種創(chuàng)建最好的搜索引擎的使命感”,而且“很早就明白真正重要的是用戶”。他們最初的使命聲明宣稱,其目標是“讓世界的信息成為有機的整體并使它們得到普遍的接受”。這一使命就其表面來看,不像微軟一樣具有濃重的商業(yè)性。比爾·蓋茨的追求就是讓“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張書桌上”都放上一臺電腦。每賣出一臺電腦都可以提升微軟在個人電腦軟件市場的統(tǒng)治地位。谷歌傳教士般的熱誠,連同它提供免費搜索的事實一起,掩蓋了它也要建成賺錢機器的強烈愿望。
然而,建造賺錢機器需要資本。依靠最初的天使投資人施拉姆和貝克托謝姆的商業(yè)建議,谷歌創(chuàng)始人很早就決定從更多的風投公司中尋求資金支持,以便不依賴單一的投資來源,并通過出售不多于1/4的公司股份來確保公司的獨立性。佩奇和布林著手引入兩家硅谷最卓越的風投公司:凱鵬華盈(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和紅杉資本(SequoiaCapital)。凱鵬華盈的高級合伙人約翰·杜爾(JohnDoerr)是個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一直幫助投資亞馬遜、網(wǎng)景和美國在線這樣的新興企業(yè)。在牛津受過教育的前《時代》周刊記者邁克爾·莫里茨(MichaelMoritz)是紅杉資本的合伙人,該公司曾是雅虎和貝寶(Paypal)的早期支持者。杜爾清楚地記得當時會面的情景,他們在沙丘路緊鄰杜爾玻璃辦公室的會議室見了面。佩奇和布林作了一個簡短的PPT演示,并讓人接受了最說明問題的事實:截至1998年底,他們已經(jīng)索引了2600萬張網(wǎng)頁,目前每天可進行50萬次搜索。杜爾對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佩奇和布林沒有長篇大論地解釋自己的使命,他們做了一個由8個單詞組成的高概念推銷語:“一次點擊,世界信息?!?/p>
“我問佩奇,”杜爾回憶說,“谷歌的生意會有多大?”
“100億美元?!迸迤嬲f。
“你確信你說的是市場總值?”杜爾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