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愿景和志向目標不同。志向目標類似于一種方向,一個大標題。愿景是特定的目的地,是你渴望的未來圖景。志向目標是抽象的、梗概的;愿景則是具體的、明確的。志向目標可以是“提升探索太空的能力”;愿景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讓人類踏上月球”。志向目標可以是“盡力做得最好”,是“優(yōu)秀”;愿景則是“跑一英里用時四分鐘”。
真的可以這么說,在愿景建立之前,什么都不會發(fā)生。但同樣也可以說,愿景背后如果沒有對志向目標的領悟,沒有召喚,那愿景也只是個漂亮的想法-一切都只是“喧嘩與騷動,沒有任何意義”。
反過來,沒有愿景的志向和目標,缺乏對適度規(guī)模的把握?!澳愫臀叶枷矚g網球,喜歡談論擊觸地球、打反手球、追接超速底線角球的刺激,以及打制勝球。我們可能談得很開心,但隨后卻發(fā)現,我在準備當地鄉(xiāng)村俱樂部的網球賽,而你卻在準備參加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我們雖然有共同的熱情和愛好,但精通的程度完全不同。在我們確認心中的規(guī)模范圍之前,也許我們認為我們在溝通,但其實我們并沒有溝通。”
從本質上說,愿景是內在固有的,不是相互比較的。你渴望它,是由于其內在的價值,而不是因為它把你帶到和別人相互比較的某個位置。相互比較的愿景(relative vision)也許在過渡階段是合適的,但它很少能帶你走向卓越。比較和競爭也沒有什么錯。competition(競爭)一詞的原意是“striving together”(共同奮斗,來自拉丁語competrere),它是人類迄今為止發(fā)明出來的、讓每個人都發(fā)揮最佳狀態(tài)的最好模式結構之一。但是,競爭過后,愿景已經(或未能)實現之后,只有你的志向目標才能讓你繼續(xù)前行,讓你開發(fā)出一個新的愿景。這是對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對你的愿景進行不斷聚焦和再聚焦的過程。
愿景包括許多方面。有物質方面的,比如想在哪里住,銀行里存多少錢。有個人方面的,比如健康、自由和對自己的誠實。有服務方面的,比如助人為樂,或者對某個領域的知識開發(fā)作出貢獻。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的一部分。現代社會總是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物質方面,而同時又給我們的物質欲望加上一種犯罪感。西方社會強調我們的個人愿望,比如在某些圈子里,對于身材勻稱的崇拜幾近盲目的程度-然而,我們卻相對很少注意我們服務的愿望。實際上,表達服務和作貢獻的愿望,是很容易讓人感到天真或可笑的。事情也許如此,但從與數千人交流的經歷中,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個人愿景包括了所有這些層面,還有更多。還有一點也很清楚,即要保持一個與主流社會不同的愿景,是需要勇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