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醒來,你才成為最真的你(4)

與蘇格拉底吃早餐 作者:(英)羅伯特·羅蘭·史密斯


看著你試圖把自己藏在棉被下面去躲避現(xiàn)實,康德將會爭論說,在醒著的狀態(tài)之下,你認為車輛通行的聲音是一種噪音,但這最多也只不過是一種感知而已,你并不一定需要做出一個理性的判斷。而且,你的理由可能是你自己的確依然非常困倦。正因為如此,你怎么知道這種你所聽到的噪音真的就是噪音,而不是你在慍怒之下的一種反應(yīng)呢?你伸手拉過棉被的這個舉動,是康德所稱之為“純粹理性”―對于萬事萬物都適用的一種普遍真理―的行為,還是只不過出于懶惰和逃避的個人反應(yīng)呢?

你或許會想象出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你居住的那條街道上的所有人,都和你一樣對這種噪音憤懣不已。但是,即便你真的對你的鄰居們進行了調(diào)查,而且他們也都一致認為,你們這條街道早上的交通狀況真的令人感到頭疼,在康德看來這依然不是一個能夠令人打消疑慮的答案。他所正在尋找的不是一種完全根據(jù)經(jīng)驗或者民主選擇所得出的真實,而是一種更加持久的東西―純粹理性,它又一次被提起―對于任何的闡釋、個體或者集體來說,這種東西都在它們之上、超越它們或在它們之前,它的本質(zhì)在于反映真實。假如你因此認為康德是不切實際的、教條主義的或者是過度嚴苛了,那么你唯一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醒自己可能犯了“膜拜確定性”的毛病,即對于一件事情,百分之百的人都相信它是真實的。但是,或許百分之百的人都是被它給迷惑了。對于某些事情普遍的信仰,并不等于普遍的真實。而康德的做法正好與哥白尼的做法完全一致,后者是位波蘭科學家,他在1514年證實了地球繞著太陽旋轉(zhuǎn)。雖然在那個年代,所有的人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事實上所有的人都錯了。

毫無疑問的是,和其他的很多事情―誕生、死亡以及完成婚姻大事,這里只枚舉了少數(shù)幾個例子―不同,睡眠是哲學中有關(guān)醒來的爭議之地。即便是它的確為“你是存在的”這一論點提供了堅實的支持,但它依然不能夠為你的感知提供令人信賴的支撐。而且,就在醒來這種狀態(tài)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了你的疑問(笛卡兒認為)的同時,它立刻就被一個新任務(wù)給取代了―它需要去證明你在早晨所感受到的第一件事情,它擁有堅實的意義(康德認為)。

這一天才剛剛開始,而你已經(jīng)進行了一次非常具有哲學性的測驗。而且,假如哲學對于這些問題是以如此深入的程度來進行思考的,那么它或許就不是哲學而是宗教了。事實上,在理解醒來的這個問題上,它對很多宗教起到了最大的輔助作用。跟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一樣,醒來這個動作,在一個比較淺的層次上,結(jié)束了生與死之間的關(guān)系。睡去就像是死亡,而醒來則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新生。然而,這種關(guān)系并不僅僅具備隱喻性的含義,因為當你睡去的時候,毫不夸張地說,你其實并不能夠保證自己還能夠再一次醒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