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目巨大的贖金,使海盜活動變得更加瘋狂。這樣一次劫持成功,就可一夜暴富,買名車、建別墅、娶妻納妾,遠離貧窮生活;從而誘使更多的人鋌而走險,參加海盜活動。通過海盜活動還可進行走私、販運毒品、武器交易和偷渡等賺錢活動,使海盜活動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4)海盜人數(shù)增加,裝備更新
過去五六年間,索馬里海盜的總人數(shù)一直在100人以下;目前,這一數(shù)字已上升到1100人到1200人。由于被劫持船只的船東往往采取縱容、妥協(xié)的方式處理船只的劫持,這一心理也被海盜所掌握。他們認為:“船只和船員才是最值錢的。”這樣便“養(yǎng)大、養(yǎng)壯了”索馬里海盜。
海盜除了人數(shù)增加外,其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更新,已不再使用繩索、大刀和長矛等傳統(tǒng)手段;快艇、重型武器(AK-47突擊步槍和火箭筒)和現(xiàn)代化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衛(wèi)星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在劫持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使攻擊范圍從索馬里沿岸擴展到數(shù)百公里之外的公海,劫持活動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索馬里海盜心狠手辣,當碰到國際海軍艦艇,就把被劫持的人員放到甲板上,如采取強硬手段就殺死被劫持人員。為保護被劫持人員的生命安全,國際海軍船只往往只能讓步,使海盜得寸進尺,氣焰更加囂張。
(5)國際打擊不力
隨著索馬里海域海盜活動的不斷升級,國際社會對索馬里海盜的打擊也在加強。
歐美已派出軍艦加強對該海域的巡邏。北約國防部長布達佩斯會議2008年10月10日決定要在印度洋保持軍事存在,“保護向索馬里運送救濟物資的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船只”,派遣意大利、美國、英國、希臘、土耳其軍艦各1艘、德國2艘總共7艘戰(zhàn)艦開赴索馬里開展行動。俄羅斯也派出“無畏”號護衛(wèi)艦奔赴索馬里執(zhí)行任務。2008年10月16日,印度國防部宣布,向亞丁灣部署1艘海軍艦艇,展開巡邏。日本也考慮派遣海上力量。肯尼亞也準備參與打擊海盜,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運糧船。
聯(lián)合國2008年10月7日一致通過第1838號決議。這是安理會自此年6月1816號決議通過以來第二份有關打擊索馬里海盜行為的決議。決議呼吁關心海上活動安全的國家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采取部署海軍艦只和軍用飛機以及與索馬里過渡聯(lián)邦政府合作等行動,積極參與打擊索馬里沿岸公海的海盜行為。
但是,打擊海盜及其他犯罪行為的國際合作仍存在著一些法律障礙:許多國家擔心國際合作會損害其主權,加之許多相鄰的沿海國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主權和海洋資源爭議;部分有爭議海域犯罪管轄權不明,越境犯罪控制機制不完善,相關國家未能就海盜、恐怖主義等定義達成共識。這就造成國家之間合作打擊海盜的積極性并不高,打擊效果不佳。
在1816號決議達成之前,經(jīng)過一番博弈,當協(xié)議起草時,法國曾想將該協(xié)議適用于打擊所有海盜猖獗的海域,但是遭到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的反對。印尼方面擔心此舉有可能成為外國干涉他國內政的先例。所以,后來在1816號決議里就有這樣的內容出現(xiàn):決議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索馬里,而不應被視同訂立習慣國際法。
(6)船主難于自保
一般人畢生難得遇上海盜,所以,提到海盜,人們腦海里浮現(xiàn)的,大都是電影或文學作品里塑造的形象:滿襟油污,一身酒臭,踩著一只木制假腿,滿嘴粗話,獨眼兇光,脾氣暴烈,胡須上的火藥渣還冒著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