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呼喚13億百姓的國民權益基金(1)

陳志武說中國經濟 作者:陳志武


本篇來源:2008年12月14日搜狐博客訪談,記者葉筱靜。

根據官方數據的計算,現在國有土地總價值差不多是50萬億元人民幣,央企加上地方國有企業(yè)大概有11萬多家,資產價值約29萬億。這些價值79萬億的國有資產財富,能不能落實到每個中國公民的身上?

問:在當前“國富民窮”的情況下,您提出了對國有資產進行民營化改革的建議,請您談一下具體的思考和想法是什么樣的。

陳志武:主要的原因是過去30年,特別是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主要是靠投資帶動,靠出口市場,而不是靠國內的消費需求增長。當然,我知道過去十幾年不管是學界還是政府決策層,都有非常強的意愿去改變這種模式,減少中國經濟對出口市場的依賴度,減少對投資的依賴度。但實際效果有限,反而是對投資、對出口的依賴度增加了。

任何一個經濟都不可能永久地靠投資、靠建更多的基礎設施、靠建更多的制造工廠,來最終改變老百姓的生活。當基礎建設投資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老百姓的收入沒辦法上漲的話,最后,這么多的生產能力,這么多的運輸網絡,往哪里運東西?給誰運東西?生產這么多東西,特別在出口市場需求嚴重下滑的時候,如果國內的老百姓消費沒辦法跟上來的話,最后生產那么多東西會出現嚴重浪費,這實際上給經濟危機埋下了伏筆。

問:從這些問題看,您覺得國有資產民營化是一種解決的方案嗎?

陳志武:過去50年土地等很多生產資料都被國家壟斷了。在國有制之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過去30年總體較成功,事實上也加快了中國的工業(yè)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但是,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也知道原來通過國有制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代價很大,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代價就是老百姓收入增長慢,老百姓消費需求沒辦法跟上來。

說到底道理很簡單,本來在一個私有制國家,像美國、日本或者是巴西,對于一般的老百姓來說,他們的主要收入包括兩方面:第一方面是勞動收入跟著GDP的上升而上升;第二個渠道,就是通過財產性的收入和資產的升值讓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他們有兩個途徑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

但是,在中國,在國有制之下,第二個讓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好處的渠道基本上都被卡住了、堵死了。因為這些生產資料,土地以及國有企業(yè)的產權都是屬于國家的,而不是直接在老百姓的名字之下擁有。財富屬于國家,其增值被掌握在了國家手里,沒有返回到民間,沒有對民間的消費發(fā)揮作用。

根據一些官方數據作出的計算,現在國有土地總價值差不多是50萬億元人民幣,而央企加上地方國有企業(yè)大概有11萬多家,這11萬多家國有企業(yè)總的資產價值差不多是29萬億。也就是說把土地價值50萬億再加上剩下的國有企業(yè)資產29萬億的話,總共有79萬億的國有資產財富。分到13億人身上的話,差不多每個人有6萬的國有資產財富。原來我們的理念是全民所有制,其實79萬億是全中國人民所擁有的,但現在的全民所有制所有者其實是虛的,不實的,所以這6萬塊錢并沒有給任何老百姓家庭和個人帶來任何消費需求,沒有對人們的“財富感”產生任何作用。

問:這個現象是不是就是您所說的“國富民窮”的現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