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是陳志武(1)

陳志武說中國經(jīng)濟 作者:陳志武


本篇來源:“資本人物”電視欄目,編導劉浪。

在中國,被稱為“經(jīng)濟學家”的約有6 000人,但能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的經(jīng)濟學者只有大約100人,陳志武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2006年2月,美國《華爾街電訊》公布了一份十大華人經(jīng)濟學家的榜單。這份引人注目的榜單把學術影響力作為最重要的評價指標,其次是經(jīng)濟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上榜的10位經(jīng)濟學家中,陳志武教授名列其中。

問:中國的老百姓都覺得經(jīng)濟學家是高深莫測的,包括您今天坐在我對面之前,我都一直在心里面描摹您神奇的模樣,您平時的生活跟普通老百姓有區(qū)別嗎?

陳志武:沒區(qū)別,我從來也不覺得我不是普通老百姓。我就是普通老百姓,家庭背景很一般。我沒有權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一些學術研究。我覺得,做學術研究的人能夠像一個普通人那樣去體驗生活,感受社會,對人和社會的研究才會更確切、更扎實;像一個普通人那樣有各個方面的情感,有各個方面的欲望,才是正常的。

問:可能很多人都在想,您這樣一位能站在世界舞臺上的經(jīng)濟學家,一定是出身名門,或者是書香門第,實際上您成長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呢?

陳志武:我家在農(nóng)村,我從小是在湖南茶陵長大的。當然從我個人的經(jīng)歷來講,我是覺得一個人的經(jīng)歷要是能夠豐富多彩的話,對于研究社會、研究經(jīng)濟、研究人、研究文化等不同學科的學者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問:您覺得您的經(jīng)歷和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嗎?

陳志武:我覺得是很豐富多彩的。當然可能這也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因為要我回過頭來看的話,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每天要下地勞動,或者是上山砍柴,因為我們湖南的農(nóng)村,尤其是那個時候,不燒煤,也不燒別的,就是燒木柴,所以一直到我高中畢業(yè),也就是1978年、1979年,差不多只要一有時間,一回到家,要么是下地干活,要么是上山砍柴。當然也正因為這一點,在我1986年去美國以后,就去耶魯讀書,有時在紐約的大街上,在曼哈頓走著,我就想,就這幾年以前,我還在茶陵農(nóng)村的那些山溝里面扛著柴走呢,這些年的變化還真是蠻大的。

現(xiàn)在想起來有一點很后怕,因為當時確確實實有許多事情不知道。我報考耶魯?shù)臅r候,選的是金融學科,我說這個金融是什么?在連任何一點基本信息也沒有的情況之下,是我自己這樣子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從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再到美國求學,從攻讀計算機、系統(tǒng)工程再到轉學金融,當年的陳志武僅是中國眾多留學生中的普通一員。但這些普通的經(jīng)歷,卻最終熏陶出了一個全球知名的華人經(jīng)濟學家。而陳志武先生回憶起當年的求學生活,依然感慨良多。

陳志武:為什么我現(xiàn)在在研究金融的時候,讓我感觸特別深的一個問題就是,那個時候?qū)τ谖襾碚f,每天能夠多花一塊錢,可以給我?guī)淼南硎?、用來改善我的生活,以及整個人的幸福感,跟今天我多花1 000塊錢,甚至5 000塊錢相比,要高很多。這是為什么呢?我覺得任何一個社會,金融的發(fā)展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哪怕不去管那個金融的發(fā)展、證券市場的發(fā)展,以及能夠幫助企業(yè)融資多少,把這些拋開不管,對于改善一個人的生活來說,這個意義也是非常大的。換句話說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那個時候能夠通過一些金融工具,把我未來收入預期的一部分變現(xiàn)到1979年、1982年、1983年的時候去花的話,那么對于我整個一輩子的幸福感來說,可以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幫助,是不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