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 法顯(10)

季羨林自選集:佛 作者:季羨林


《法顯傳》在世界上的影響

法顯的功績主要在于取經(jīng)和翻譯。他攜歸和翻譯的經(jīng)歷代經(jīng)錄都有著錄,請參閱《祐錄》卷二,以及其他經(jīng)錄,這里不再臚列。但是他寫的《法顯傳》對于世界的影響卻遠遠超過了他的翻譯對于中國的影響?!斗@傳》在歷代著錄中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比如《佛游天竺記》、《釋法顯行傳》、《歷游天竺記》、《佛國記》、《歷游天竺記傳》、《釋法顯游天竺記》、《佛游天竺本記》、《釋法明游天竺記》、《法明游天竺記》、《歷游天竺記傳》、《法顯記》等等參閱章巽:《法顯傳校注》,第5~7頁。,名稱固繁,版本亦多參閱章巽:《法顯傳校注》,第13~24頁。。

《法顯傳》在國際上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在它的外文譯本之多上。根據(jù)章巽的統(tǒng)計見章巽:《法顯傳校注》,第30頁。,共有英譯本三,譯者為Samuel Beal (1869年)、Jnmes Legge(1886年)和H A.Giles(1923年);日譯本二,譯者為足立喜六:《考證法顯傳》(1935年)、《法顯傳——中亞、印度、南海紀行の研究》 (1940年)和長澤和俊(1970年)。既然有了這樣多的譯本,那就必然有相應多的影響。

我在這里專談一談《法顯傳》對印度的影響。眾所周知,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這一點馬克思曾指出來過。因此,研究印度古代歷史,必須乞靈于外國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國古代典籍最為重要,而在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游記更為突出。僧人游記數(shù)量極多,而繁簡不同,時代先后不同?!斗@傳》是最古的和最全的之一,一向被認為與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義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鼎足而三。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學者,包括印度學者在內(nèi),都視之為瑰寶。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學家曾寫信說:“如果沒有法顯、玄奘和馬歡的著作,重建印度歷史是不可能的?!?/p>

關(guān)于《法顯傳》對印度歷史研究的重要性,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印度學者高善必是優(yōu)秀的數(shù)學家,同時又是最優(yōu)秀的史學家。他在印度古代史方面著述宏富,而且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探討歷史問題,時有石破天驚之論,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他的代表作是《印度史研究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ndian History,Bombay,1956 。本書第九章討論的主題是“自上而下的封建主義”。講到早期封建制的發(fā)展時,他引用了《法顯傳》關(guān)于中天竺的一段文字:

從是以南,名為中國。中國寒暑調(diào)和,無霜、雪。人民殷樂,無戶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輸?shù)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罔,有罪者但罰其錢,隨事輕重,雖復謀為惡逆,不過截右手而已。王之侍衛(wèi)、左右皆有供祿。舉國人民悉不殺生,不飲酒,不食蔥蒜,唯除旃荼羅。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唐突。國中不養(yǎng)豬、雞,不賣生口,市無屠、酤及估酒者。貨易則用貝齒,唯旃荼羅、獵師賣肉耳。自佛般泥洹后,諸國王、長者、居士為眾僧起精舍供養(yǎng),供給田宅、園圃、民戶、牛犢,鐵券書錄,后王王相傳,無敢廢者,至今不絕。

這一段文字異常重要,它把印度公元400年左右在笈多王朝月護二世(超日王)統(tǒng)治下的中國描繪得具體而生動。高善必根據(jù)這一段文字作了如下的分析:官吏們還沒有得到封建權(quán)利和權(quán)力。中國以外的土地一定要繳納租稅的,一般是收獲糧食的六分之一。大概是這個帝國中心地帶受到了特別的優(yōu)惠,賦稅比較少。在農(nóng)村中一定有釀酒人和負販。農(nóng)民可以來去自由,表明沒有農(nóng)奴制。至于供給僧眾田宅、園圃、民戶、牛犢等東西,怎樣解釋?還是一個問題。外文翻譯者各有各的理解。從標準的土地饋贈來判斷,饋贈的只是收租權(quán),而不是土地所有權(quán)。 見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ndian History,Bombay,1956,第278~279頁。

除了高善必以外,所有研究印度古代史特別是笈多王朝時代的歷史的學者,不管是印度的,還是其他國家的,沒有一個不引用《法顯傳》的。我再舉一個例子。印度史學家Lalmani Joshi的《印度佛教文化研究》Studies in the Buddhistic Culture of India,Motilal Banarsidass,Delhi,Varanasi, Patna,second revised ed,1977 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書。著者在本書中許多地方都引用了《法顯傳》。比如,在第13頁和第258頁講到彌勒崇拜和烏萇國的首都時,都引用此書關(guān)于陀歷國的記載。在第 298~299頁講到佛教在印度衰微時,引用此書關(guān)于摩頭羅國的記載:“有遙捕那河,河邊左右有二十僧伽藍,可有三千僧,佛法轉(zhuǎn)盛?!彼忠眯省洞筇莆饔蛴洝肪硭年P(guān)于秣菟羅國的記載:“伽藍二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同一個地方,相隔幾百年之后,伽藍的數(shù)目沒有變,僧人卻減少了一千人,衰微的情況清晰可見。這樣的例子,著者還舉了一些。從上面幾個簡略的例子里可以看出,《法顯傳》對研究印度中世紀佛教,有多么重要的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