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
釋迦牟尼證得大道,成了佛。經(jīng)過一番猶疑考慮,他決心說法轉(zhuǎn)法輪。他來到迦尸城(今貝拿勒斯)。他首先想到向他出家后見到的兩個比丘說法。但他們已經(jīng)死去。他又去找那五個苦行者,他們正在迦尸附近的鹿野苑。他們相約對他表示冷淡,最后還是洗耳恭聽。說法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根據(jù)佛經(jīng)傳說,大概是這樣的:如來佛首先講了中道,避免兩個極端,又講了八正道和四圣諦。如來可能講了這樣的一些想法,恐怕還比較粗糙。這樣系統(tǒng)化是以后的事情。有的學(xué)者認為第一次說法不是歷史事實,但缺乏可靠的證據(jù)。
招收弟子
第一次說法以后,以陳如為首的5人成了佛的弟子。接著是迦尸城富家子耶舍入教。他又帶了54人入教,此時已有比丘60人。跟著是苦行仙人迦葉兄弟三個人入教,三人原都是婆羅門。三迦葉有弟子500人,都受了正法。500這個數(shù)目不可靠,這樣整齊的數(shù)目是后來捏造出來的。在王舍城竹林,又收舍利弗、大目犍連為弟子。后來成了如來佛的大弟子,二人也都是婆羅門。總之是弟子越收越多。僧伽形成了。而且諸大弟子各有所長,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優(yōu)波離持律第一,羅睺羅持戒第一,大迦葉弟子頭陀第一名,但據(jù)估算,終釋迦牟尼之世,弟子也不過500人。
從社會地位來看,他確實收了一些低級種姓的人,比如大弟子優(yōu)波離就出身剃頭匠,弟子中還有淫女、強盜、殺人犯、商人、獵人,但出身婆羅門的更多。釋迦牟尼禁止奴隸入教。在佛典的律藏中,有很多關(guān)于這方面的規(guī)定。比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說:“從今已往,汝等苾芻不應(yīng)與奴出家。若有求者,當(dāng)可問之:‘汝是奴不?’若與奴出家,得越法罪?!本矶?033頁中。
釋迦牟尼與國王結(jié)交
在招收弟子的同時,他到王舍城見到瓶沙王,佛故意問弟子迦葉為什么不再事火而出家為僧。迦葉說:“事火修咒術(shù),離解脫受生,受生為苦本,故舍更求安。我本謂苦行,祠祀設(shè)大會,為最第一勝,而更違正道。是故今舍棄,更求勝寂滅,離生老病死,無盡清涼處?!?《佛所行贊》)“寂滅”就是涅槃。事火無法求得涅槃,所以他舍棄了事火。瓶沙王一聽,成為佛友,護法大王。
瓶沙王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弒父自立,這是一件驚人的事情。佛教雖然是一個出世的宗教,中國有人罵它是“無父無君”,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它也非常關(guān)心社會上的倫常道德,對于孝順父母更是特別強調(diào),它把“殺父母、殺阿羅漢、破僧、惡心出佛身血”看作是罪大惡極。這種意見屢屢見于佛教律中,無須具引。但是釋迦牟尼對于阿阇世弒父自立這一件事卻“寬大處理”。阿阇世后來后悔了,向佛坦白自己的罪行,佛竟加以安慰。佛經(jīng)多次講到這一件事,我只舉兩個例子。其一:“佛重告使言:‘語阿阇世王:殺父惡逆之罪,用向如來改悔故,在地獄中,當(dāng)受世間五百日罪,便當(dāng)?shù)妹??!薄镀兴_本行經(jīng)》卷中,見卷三,第116頁下。其二:“佛告諸比丘言:‘此阿阇世王,過罪損減,已拔重咎。若阿阇世王不殺父者,即當(dāng)于此坐上得法眼凈?!薄堕L阿含經(jīng)》卷一七,見卷一,第109頁中。從這一件事情中可以看出,釋迦牟尼爭取國王,用心良苦。此外,他同迦尸國王波斯匿、拔蹉國王優(yōu)填、王都人民之主惡生、南海之主優(yōu)陀延等國主都有交誼。
聯(lián)絡(luò)商人
釋迦牟尼同商人似乎有特殊的關(guān)系與聯(lián)系。他成佛后不久就接受兩個商人奉獻的食品。見了瓶沙王以后,又認識了大長者 (大商人)給孤獨。給孤獨在薩羅王都舍衛(wèi)國布金滿園買下了祇林精舍,贈給釋迦牟尼。他成了佛教的居士。當(dāng)時在摩揭陀國,在薩羅國,商人都是腰纏萬貫,在社會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摩揭陀王室也參與貿(mào)易活動,大概雙方互相利用,共同發(fā)展,因而才結(jié)成了密切關(guān)系。如來佛在幾十年傳教活動中,到過許多國家,走的路也都是當(dāng)時主要的商道。在涅槃前游行時也走的是商道。同商人的接觸一定會是很多的。居士中間闊人富人占多數(shù)。
在弗哩逝(V·rji)首都鞞舍離,釋迦牟尼結(jié)識了淫女庵摩羅。她很有錢,在社會上很有地位,在朝廷上廣通聲氣。她請佛吃飯,并送給佛一座花園。她服務(wù)的對象絕大部分可能也是富商大賈。
涅槃
釋迦牟尼29歲出家,35歲成佛后,游行傳教,長達45年。東至瞻波,西到摩偷羅,初步組成了一個僧伽。據(jù)佛經(jīng)記載,僧伽里面后來還接受尼姑。這是違反釋迦牟尼的想法的,他瞧不起婦女,認為收婦女做尼姑,會縮短佛教的壽命,只因撫養(yǎng)他的姨母苦苦哀求才不得已而破此例。釋迦牟尼允許他姨母出家,但很有感慨地說:“若不聽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往世千歲。今聽出家,則減五百年。”《五分律》卷二九,見卷二二,第186頁上。
最后他從王舍城出發(fā),做長途游行,來到了拘尸那揭羅的雙樹間,在這里逝世(滅度或涅槃)?;鸹?,許多國王來搶分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