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這樣的目的,劉邦率領(lǐng)的精銳軍團,一路北進,抵達位于前線的平城,而此時的冒頓單于,也率主力駐扎在蔚縣,雙方的主力決戰(zhàn),馬上就要打響了。
二
戎馬一生的劉邦不是糊涂人,他深知“知己知彼”的道理,所以到達平城后,他不斷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匈奴的情報,得到的消息都是匈奴盡是老弱殘兵,不堪一擊。唯獨劉邦身邊的謀士劉敬認定:匈奴一定是將主力隱藏起來,企圖誘使?jié)h軍北進,卻反被劉邦當場斥責(zé)下獄。其實劉邦未必不明白匈奴意圖,但此時山西連日大雪,漢軍糧草物資供應(yīng)不上,長期相持不是辦法,就此退走,匈奴勢必卷土重來,所以無論刀山火海,都要闖一下。
公元前200年十二月,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周密籌謀后,劉邦終下決心,率領(lǐng)麾下主力進發(fā)蔚縣,準備對匈奴進行總攻。然而在途經(jīng)白登山的時候,卻遭到了早已埋伏在此的匈奴主力合圍。這次戰(zhàn)斗匈奴幾乎拿出了全部家當:東南西北4個方向共部署了40萬大軍,且都是養(yǎng)精蓄銳的精銳騎兵。陷入合圍的漢軍立刻原地布防,在白登山就地組織防御,和匈奴軍進行了慘烈的廝殺。依冒頓本身的戰(zhàn)略構(gòu)想,是打算一鼓作氣,徹底聚殲劉邦部,但接下來的事情卻出乎他的意料??岷椭貒碌臐h軍非但沒有崩潰,相反迸發(fā)出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憑借著嚴整的軍陣和弩箭防御,數(shù)次擊退匈奴的進攻,原本計劃內(nèi)的殲滅戰(zhàn),打成了攻守雙方誰也不能前進。
這時候的局面對劉邦而言更慘。劉邦這次北征,動用了32萬大軍,但隨他進抵平城前線的,只有10萬人左右,其余的20多萬人劃撥給周勃,用以清剿韓王信的殘部。這時候的周勃,在擊破韓王信后,正北進到樓煩地區(qū),如果他能夠及時趕到,自然可以解除匈奴圍困。但冒頓已經(jīng)把白登山圍得水泄不通,又怎能突圍出去呢?好在白登山自戰(zhàn)國時期趙國開始,就是防備匈奴的要塞,有趙國時期就修筑的堅固軍堡,足矣固守。7天7夜,匈奴無力攻擊,漢軍也無力突圍,斷水斷糧的漢軍,局面無疑是更加困難的。
萬般無奈下的劉邦,依照陳平的計策,主動聯(lián)絡(luò)冒頓單于的閼氏(老婆),假意說給冒頓送美女,以此誘使“吃醋”的閼氏向冒頓說情。閼氏果然中計,以“漢天子有神靈保佑”為名,建議冒頓解除包圍。按照許多史料的記載,就是冒頓上了當,主動在包圍圈上解開一個口子,讓劉邦逃出生天。但真實的原因,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是另一路漢軍周勃部在掃蕩了韓王信殘部后,已經(jīng)殺奔白登山而來,對于久攻不下的匈奴來說,此時面臨被漢軍前后夾擊的危險,所以順水推舟解除包圍,體面地撤軍,就成了冒頓單于最好的選擇。
對于征戰(zhàn)一生的劉邦來說,白登之圍可謂奇恥大辱,以他有仇必報的性格自然不能罷休。解圍班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了戰(zhàn)前勸他進兵決戰(zhàn)的十幾個謀士,并釋放了戰(zhàn)前曾勸說他的劉敬。但對匈奴,劉邦卻忍了:這時正是漢朝百廢待興之時,匈奴又處強勢,已無法輕易再起戰(zhàn)端。而白登之圍中,漢軍在絕境下的頑強精神,以及強悍的防御能力,也給匈奴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匈奴此時的軍力,在野戰(zhàn)里擊敗漢軍或許可以做到,但占有漢地卻很難。所以和平,成了兩家共同的選擇。
公元前198年,漢帝國以劉敬為使節(jié),與匈奴正式締結(jié)了和平條約:漢朝以公主嫁給匈奴,并附贈大量米糧財寶,同時約法三章:一,漢朝每年要送給匈奴大量禮品;二,雙方在邊關(guān)開設(shè)互市;三,兩家以長城為界,互不侵犯。這個“和平協(xié)議”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和親”。固然屈辱,卻是當時西漢王朝唯一的選擇,也是白登之戰(zhàn)中十幾萬漢軍將士,用鮮血生命打出來的。
三
漢匈“和親”后,按照歷史書上普遍的說法,就是漢匈雙方維持了60年的和平。事實是,從漢高祖到漢武帝的這半個多世紀里,漢匈之間的戰(zhàn)爭并沒有停止。
如果說白登之戰(zhàn)前的匈奴,對西漢的主要政策是打劫,那么白登之戰(zhàn)至漢武帝反擊戰(zhàn)打響前的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國策只有一個——訛詐。
所謂的訛詐,就是利用各種方式,主要是武力恐嚇和軍事進攻相結(jié)合的方式,向西漢王朝不斷地獅子大開口,索取金銀財物。其胃口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狠毒,做派越來越囂張。
就在漢匈雙方“和親”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97年冬,匈奴就再次發(fā)難。趁著代地守將陳稀造反的機會,匈奴人趁火打劫,攻掠河北、山西等地,逼得重病中的劉邦,不得不再次以老邁之軀御駕親征。為了防止白登之圍的重演,漢帝國不得不忍氣吞聲,在出征前派使節(jié)至匈奴,送上大量財物,請匈奴在此戰(zhàn)中“保持中立”,得了好處的匈奴,也就“見好就收”。平定代地之亂后的劉邦,痛感于北方邊患的沉重,在歸鄉(xiāng)巡視時,悲愴地唱起了大風(fēng)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但匈奴人卻不管劉邦有多傷心,見機會就要撈一票。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又造反,率領(lǐng)部下數(shù)千人投降匈奴,被匈奴封為“東胡盧王”。之后他主動擔任向?qū)В倥T兵攻略州縣,做了“鐵桿漢奸”。漢王朝曾多次出使匈奴,送上金銀財寶,想請匈奴“引渡”盧綰,匈奴每次都是錢收了,不辦事,最多就是承諾漢朝,約束盧綰的行為。一直到劉邦去世,匈奴對西漢邊境的騷擾,幾乎沒有停止。但畢竟垂涎于“和親”的巨大財富,匈奴大多數(shù)都是小打小鬧,通常是幾十幾百騎兵在邊境打劫后,再對漢朝說“誤會”,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并未爆發(fā)。
劉邦去世后,匈奴險些再次挑起戰(zhàn)爭。公元前192年,此時的漢王朝,劉邦已經(jīng)去世,在位的皇帝是其子漢惠帝。大權(quán)掌握于太后呂雉之手。冒頓趁機寫信給呂雉,信中赤裸裸地對大漢太后進行“性騷擾”,要呂雉嫁給他。如此奇恥大辱,激得漢朝君臣大怒,呂后的妹夫樊噲主動要求率兵10萬橫掃匈奴,滿朝文武也是一片喊打喊殺。但中郎將季布冷靜,嘲笑樊噲說:“當年你在白登山上,也沒見多么威武,今天吹的什么牛?!弊鳛橐粋€冷靜的政治家,呂雉也明白此時不是和匈奴開戰(zhàn)的時候,事情的結(jié)果,是漢朝送上大量糧食財寶,外加幾十名美女和呂后一封言辭卑微的書信。呂后的忍氣吞聲,效果是顯著的,她把持大權(quán)的那些年,是西漢時期匈奴侵擾最少的幾年。當然這不是因為匈奴善良,此時的冒頓單于也已到了晚年,進取之心大減,每年從漢朝多訛詐一些財富,用于享樂才是真。